□ 张月悦
火红的灯笼高高挂起,鲜红的春联贴上门扉,声声的锣鼓此起彼伏,湖北省黄梅县东山问梅村的年味浓了起来。我曾经也和家人一起去东山问梅村,体验过这座古朴村落的年味儿。
追溯至唐宋时期,东山问梅村被誉为“东山商埠”,是一个繁华的商贸中心。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在这里任过县令,并创作了《问梅》《忆江南》等名篇。民国时期,黄梅戏从这里昂然走出,在安徽发扬光大,成为家喻户晓的戏曲剧种。现在,黄梅戏早已被列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东山问梅村也成了黄梅戏的传承和保护之地。
走进村子,只见小径清幽,一排排古色古香的客舍,迎接着八方来客。客舍的门窗大多保留着传统的样式,精致地雕刻着象征吉祥如意的图案,如缠枝莲、蝙蝠和云纹等,让人不由沉浸在古雅韵味里。门前的树,曲折蜿蜒,如墨痕入了图画,远远望去,是星星点点的一抹柔红。走近,有芳香沁人心脾,是“凌寒独自开”的梅花,在宁静的冬日里点染着春节的意韵。
行至明镜湖九曲桥,这里是热门拍照地,在桥上远眺,山在湖中,水在天上。湖水荡漾处,苍山环抱,远处的散花阁静静矗立于一旁,飞檐翘角仿佛要触碰天际。
当然,东山问梅村里林林总总的春节活动是最具吸引力的。猜灯谜的摊位前热热闹闹,人们围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巧手的艺人用勺子舀起熔化的糖浆,在石板上飞快地画出各种图案,有生肖、花朵、卡通人物等,栩栩如生,糖浆变成了一幅幅精美的艺术品。
“咚咚锵!”锣鼓声响起,两头盛装的“狮子”慢慢站起来,摇头晃脑,伸展四肢,和游人们亲切地打过招呼后,时而跳跃翻滚,时而高空腾跃。接着,又爬上梅花桩,轻盈跳跃,向游人们作揖拜年。另一边的国风表演也十分精彩,年轻演员们热情洋溢地将传统元素与当代流行文化结合,表现出独特的国潮范儿。
在东山问梅村,晚上的活动更加精彩。晚上七点,天已黑,灯却明。东山问梅村被灯火笼罩,如同繁星坠落了人间,舞台上光与影流转交织,如梦如幻。两只萌态十足的“狮子”蹦蹦跳跳地跑向人群,贺岁巡游活动开始了。巡游的队伍很壮观,有仪态威武的“龙王”、萌趣可爱的财神,还有身穿华服的演员手持着鱼灯与人群互动,游客们也拿着各自的花灯,自发跟上巡游队伍。
“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在热热闹闹的巡游结束后,戏台上拉开了帷幕。戏剧演员们粉墨登场,她们身姿婀娜,轻舞着水袖,唱着人们熟知的《女驸马》选段。伴随着黄梅戏的韵律,每一位游客都沉醉在戏剧演员们如山间清泉般清澈婉转的唱腔中。
除了黄梅戏,去年举办的大型光影秀也令人印象深刻。表演将声光电特效交织,巧妙地把黄梅戏、黄梅挑花、岳家拳等完美融合,在散花阁上呈现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如梦如幻。曲终人未散,灯火渐阑珊。压轴的无人机表演也让人震撼。两千多架无人机腾空而起,在浩瀚夜空排兵布阵,萤萤之光如同晶莹剔透的珠帘,汇聚成“过年好”“国泰民安”“繁荣昌盛” 等美好祝福语,点亮了东山问梅村的夜空。
暮色四合,灯火渐次隐没于夜色。又快到一年的团圆时节了,不知从何时起,总有人感慨“年味不浓”,可是每年春节,张灯结彩的喜庆,阖家团圆的欢乐,依旧能驱散一年的疲惫。戏台上的热闹已落幕,新年的脚步又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