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辛 华
知晓天下有座武夷山,且心向往之久矣。一年盛夏,我随团乘车来到武夷山下。
武夷山脉是江西、福建两省的分界山,延绵千里。亿万年的地壳运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峰峦耸起,河谷下陷,红岩沉积,石壁剥离,方呈现给人类这一幅幅精美绝伦的山水画。
据导游介绍,武夷山景区面积很大,山岭峡谷纵横,碧水丹山环抱,兼有黄山之美、华山之奇、桂林山水之钟灵毓秀。最难得是山涧一泓九曲清溪,一路百折千回,两岸奇峰异嶂,天游峰、狐狸洞、响声岩、一线天、虎啸岩等群峰叠翠,秀木峥嵘,波光倒影,山水一色,令人流连忘返。
入得山门,顿觉山风送爽,林荫清凉。景区内植被繁茂,尽管烈日当空,却无酷热难耐之感。细看山间各类植被,以竹、杉、松、樟为多,其中樟树枝繁叶茂、高耸入云,无论树冠还是造型,皆给人一种挺拔向上、高贵颀秀之感。路两侧有斑竹、紫竹、方竹、凤尾竹,竹高动辄数丈,根根相牵,叶叶相即,远远看去,如云似雾,遮天蔽日。
车停在九曲溪桥下,导游叮嘱了些许细节,便将我们一行移交给船家。眼前是一溜排列整齐的竹筏,每筏皆由八根粗壮的竹竿扎制而成,两头翘起,中间固定着两排八张竹椅,每张椅上放置有橘红色的救生衣。开筏了,站立筏头的船夫将军一般,将长长的竹篙向水边石缝一杵,竹筏便驶离溪岸。一只只叠红堆彩的竹筏,无声地在清透如镜的溪面上荡开去。
筏行溪上,波澜不惊,只有明澈若无的溪水载着两岸山色丝一般滑过。一个多小时的水程,船夫一边撑筏,一边为我们讲解沿途各处的神迹仙景。随着筏行渐深渐远,溪水至清至透,竟叫人搜肠刮肚,无一词可著,末了只想到“空相”二字。此间如果非要说点什么,那便是一种不知今夕何夕的恍惚与混沌。不由得想,当年张若虚创作《春江花月夜》时,是否也是这般情景?这样的一泓碧水,若是在月圆之夜,可不就是“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之意境所在?忽然之间,感觉古人离我们如此之近!仿佛就在昨晚,就在刚才,那个飘飘若仙的张若虚,款款从这里经过。竹筏若是再快一些,说不定我们还能赶上范仲淹、柳永他们漂泊而去的行迹。心忽然突突一荡,似乎真就游历在一片与圣贤同在的空间,一时冥想与思绪齐飞,诸神与众仙乍现。然而,也就一恍神,蓦然回首,轻舟已过万重山。
偶尔路过些卵石滩,清浅的水下裸露出灰褐、紫红、淡青、黄白的大小鹅卵石。石头们静候在此,不知仰望了多少岁月,见识了多少世故风情。我不由得窃想:如果它们肯开口讲话,其阅历与口才定不逊于那船夫,定会为我们讲述更多动人的故事。
传说上古尧舜时期,这里还是一片蛮荒,彭祖携家人来此,正值洪水泛滥,到处一片汪洋。彭祖之子彭武与彭夷率族人开山挖河,疏浚洪水,使山川归位,百姓安宁。人们感恩武、夷两兄弟,便把疏洪堆成的山脉叫武夷山,而挖河留下的川谷,就是目下这九曲溪了。
九曲溪妙在一个曲字。千百年来,一座武夷山,水随山而行,山界水而止,山水相依,使人联想起多少悱恻缠绵、委婉动人的曲折故事,其中自有说不尽的悲欢离合。
相传,玉帝的小女儿生得聪慧美丽,多情善良,偶尔从天上看到这片人间美景,便私自下凡,爱上了部落氏族族长大王。从此,玉女与大王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叫人好生艳羡。不料,魔怪铁板鬼发现此事,心生嫉恨,遂向玉帝告密。玉帝得知女儿私下凡界,大发雷霆,强令其回归天庭,玉女自是宁死不从。玉帝一怒之下,便将二人化为遥遥相望的两座山峰,如此千年万载,天上人间,向众生展演着一段可泣可叹的爱情悲剧。
竹筏渐渐驶近,青山碧水之间,我目不转睛地盯着前方两座奇异的山峰,耳畔似听到一个声音在嗡嗡作响。静心聆听,那是据武夷山传说改编的电视剧中大王的声音,他声嘶力竭,在其肉身石化的过程中拼尽全力,朝玉帝也朝玉女喊道:“不,我们不分开!”
听着这呼喊,我心顿时一片怆然。是的,千年万载,人们无不为玉女和大王的悲剧扼腕叹息——为玉帝绝情荼毒,残忍地以这种方式分开了一对情侣;亦为众生无奈,眼睁睁看着这样一对亲密爱人石化于此,咫尺天涯。
然而,他们真的被分开了吗?当流水经过她也经过他的时候,当清风吹过她也吹过他的时候,当太阳和月亮照着她也照着他的时候,谁能说他们没有在一起呢?只要有时间在,有大千世界在,有日月清风白云流水在,便没有什么可以把他们分开。就如现在,我凝神专注的目光中就同时有“玉女”也有“大王”,他们正在我的目光里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