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5日
第04版:旅游报04版

文旅融合视域下高等职业教育建设路径分析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文化和旅游业作为新兴的服务业形态,正在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作为新时代培育“大国工匠”的重要方式,职业教育向旅游行业输送了大量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人才,对旅游行业的蓬勃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在文旅融合发展下,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建设。

优化课程体系,培养专业人才

职业教育的核心使命在于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鉴于各地文化的独特性和丰富性,将其有效转化为旅游产品,不仅能够激活地方经济,还能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此,旅游行业的工作人员需要拥有高度的市场敏感度和创新能力,能够根据不同的游客偏好,精心策划多样的旅游线路,发现并宣传旅游目的地的独特魅力,进而推动“文旅+”模式的创新发展。

首先,在专业设置上,需加速专业结构调整,建立“一核双擎”的专业布局,形成多元化的文旅专业群,通过文化塑造旅游体验、彰显文化价值。结合地方实际需求,基础课程中应融入更多本土化和人文性内容,精选代表性主题深入讲解,同时增设体现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课程,确保从微观至宏观、从总体到细节,全方位地将地域文化贯穿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

其次,日常教学环节中,应将本土文化元素巧妙融入课堂,加强专业课程与本地传统文化的联系,实现两者的深度融合,准确对接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实际需求。推动服务、表演、设计等专业的建设与提升,确保专业教育内容与文旅融合实践有效对接,培养符合国家和社会需求的高素质职业人才。比如,在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可以增加旅游规划与管理方向的课程,教授学生旅游相关的基础理论与技能;采用案例教学法,分享国内外优秀的旅游规划实例,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同时推动旅游发展。

最后,重视线上教育资源的开发。拓展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加强网络平台上的资源建设,特别是要加大地方文化通识课的开发力度,为他们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比如,构建关于民俗历史的在线学习模块,涵盖戏曲演变史等艺术门类的知识点,持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产教融合立品牌,实现双元育人

对旅游业而言,品牌不仅是品质的象征,更赋予了旅游项目独特的标识,能够为游客提供心理层面的满足感。构建一个成熟的旅游品牌,关键在于深刻挖掘和展现旅游项目背后的文化价值,这不仅要求相关人员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还需熟悉旅游市场的运作机制。为了推动文旅融合和高质量发展,职业院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需通过利用校内外丰富的文旅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以增强其综合素质。

一方面,院校应充分利用当地的文旅资源,为学生创造多元化的实践机会。在校内,通过组织与地区传统文化紧密相关的活动,如知识竞赛、文化节、旅游线路设计大赛、纪念品创意比赛等,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同时,除了传统的实地考察和现场教学外,还可以将博物馆、展览馆等文化场所作为实践基地,为学生深入了解本地区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脉络提供机会。此外,在国庆节等重要节点,可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既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也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另一方面,推动政府、学校、行业协会和企业的多方合作。职业院校应积极构建“校政、校行、校企、校校”四个维度的合作平台。通过与地方政府的合作,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借助与行业协会的合作,推动文旅产业的进步;与知名文旅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和研究机构,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教育的深度融合,确保这种合作模式的标准化与常态化;深化与国内文化创意领域领先企业的合作,共同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打通与本科院校相关专业的衔接通道,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立足文旅特色,创新培养模式

坚持问题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解决实际问题,职业院校应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方式。

一方面,可与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携手,共同探索建立互利共赢的师徒制培养模式。在师傅的选择方面,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工艺大师招收学徒,并从带徒的数量、质量及成果产出等方面设立一套科学的师傅业绩评估体系,根据评估结果提供相应的物质和精神激励。在徒弟培养方面,强化“入学即就业、学习即学艺”的观念,激发学生学习非遗技艺及文旅融合相关知识的积极性,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各类文旅融合的实践活动。另一方面,启动学徒制试点项目。职业院校应与文化旅游产业内的非遗传承人、文旅管理专家及一线优秀工作者密切合作,实施学徒制人才培养计划。这不只是一项短期的任务,更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通过先行开展乡村学徒制试点,积累经验,探索适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将来大规模推行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案例,促进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发展,为文旅融合发展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提升教师素质,适应文旅融合新需求。在文旅融合发展下,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对高职院校的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不仅要拥有更为深厚的知识积淀和人文素养,还应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技术手段,以培养符合新时代旅游行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一是鼓励教师“走出去”。通过加强集体教研活动和组织集体考察,支持教师参与行业内的专业培训。这包括与国内其他优秀院校建立交流合作机制,学习借鉴经验;同时,组织教师深入行业前沿和企业内部,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参与教育活动,参与导游专业人才交流活动,吸收来自同行及旅游行业专家的宝贵见解,并将这些先进理念应用于日常教学实践中。二是引导专家“走进来”。定期邀请旅游行业的专家、一线工作者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到校进行专题讲座。比如,可以请旅行社的高管、经验丰富的导游分享他们的职业经历;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传承人介绍传统手工艺的历史沿革,并现场演示制作过程。此外,还应鼓励校外专业人士与校内教师合作,共同制定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推动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改革,不断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竞争力。

(汪安,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卢昊,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

2024-11-25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98917.html 1 文旅融合视域下高等职业教育建设路径分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