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3日
第04版:旅游报04版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提升高校思政课程教育质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根脉,凝聚着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品质和思维方式,为高校思政教育建设提供了教学资源和精神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相结合,可从民族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以开展育人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精神品格,培养德才兼备的综合型人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

一是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种不良思潮通过网络渠道进行传播渗透,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塑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对个人道德的培养,重伦理、倡道德,重和谐、爱统一,讲诚信、重仁义,在家庭责任、人际关系、社会义务等方面为学生提供了行为规范的评判标准,是其道德培育的源头活水。因此,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渗透式教育,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的精神文化,提高其判断力和辨别力,进而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是有利于丰富思政课堂教学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反映民族特质的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可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如将其中蕴含的诚实守信、公平正义、和谐友好等价值追求融入思政教学,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此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运用此类历史故事开展以家国情怀为底蕴的教育课程活动,有利于加深学生的领悟程度,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现实困境

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课的融合,在一定程度上仍缺乏内在联系和有机整合。首先,教学内容结合不到位。当前,思政教材中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仅为个别章节,与其他内容相比份额不足,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其次,融入载体过于单一。思政课堂难以顾及每个学生的专业背景和学习能力,通常由教师单方面授课,教师与学生间缺乏互动,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次,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传统文化功底和政治理论素养,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的文化素养仍有待提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实际路径

高校应积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契合的元素,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此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主体,需要从教学内容、素质能力、教学方式3个方面入手,全面提升思政教学效果。

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丰富教学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应当深入挖掘并准确阐释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相契合、与学生认知程度相适配的文化资源,精心编排后合理运用于思政教学。具体而言,教师应立足思政教学的核心任务,构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的思想体系,融入“和而不同”“厚德载物”“天下为公”等文化资源,实现讲道理和讲学理的统一。例如,可以充分运用“天人合一”的生态思想,引导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可借助“仁者爱人”的仁爱精神,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关爱他人的品质;可以通过“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等。

强化教师综合素养,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高校思政课教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核心力量,其教学水平与对传统文化的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思政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做到既深谙传统文化底蕴又具备扎实的思政教育专业素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形式众多,高校应加强面向教师的传统文化教育培训,增加教师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提升其传统文化素养。同时,还应引导教师积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成果转化,实现古为今用。例如,在制作思政教学案例库时,鼓励其巧妙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完善和丰富教学内容;在课程设计中增添关于传统文化的研讨或游戏环节,引导学生在互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创新教学方式,优化育人实践。教师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和校外第二课堂的作用,更大限度提升学生在思政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方面,思政教学要走出课堂,组织一系列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实践活动。教师可以联合学生组织文化活动,如话剧表演、演讲比赛、经典诵读等,并将传统文化融入活动安排,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升文化素养。思政教学也要走出学校,与政府、企业等多方主体协同配合,实现教育过程的闭环,如组织探访传统技艺大师、文化场馆研学等文化专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亲身体验。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落实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线上构建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的教育平台,拓展教学内容的广度与深度,并在设置上侧重内容和形式的趣味性和全面性,以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发挥以文育人的作用;线下教学则应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思政课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两者结合形成优势互补,共同提升教学质量。

建设文化强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程已成为必然趋势。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课堂的深度融合,让传统文化渗透在育人的每一环节中,同时应联合学校、社会、网络等平台,培养既有国际视野又深植中华文化根基的新时代青年。

(熊丽娜,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

2024-11-13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98676.html 1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提升高校思政课程教育质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