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2日
第12版:旅游报12版

山东省滨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多措并举 探索黄河流域生态博物馆高质量发展

山东省滨州市地处黄河下游,黄河自西向东贯穿市域中部,自邹平市入境,经惠民县、滨城区,由博兴县流入东营市,流经境域94公里,是九曲黄河东流入海的关键一站。近年来,为贯彻落实“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要求,滨州市文化和旅游局深挖本地特色资源,创新工作理念,积极探索生态资源与文化资源融合发展、相互促进的保护利用新路径,大力推动文化“两创”,精心培育特色生态博物馆建设,全力打造生态博物馆之城。

探索实践“文化+生态”

创设博物馆新业态

一是突破传统博物馆概念,创设博物馆新业态。以“主题馆+原生态展区”实现“文化+生态”为基础,将自然生态、民俗文化、科普教育等元素与博物馆展陈相融合,打破传统博物馆概念;采用“主展馆+沉浸式生态展区+特色产品展示区”组成生态博物馆,实现馆内参观+馆外游览的新型博物馆展览形式,延长博物馆展线,形成“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推动农副产品及产业绿色发展。

二是创新展陈方式,激发生态博物馆活力。利用数字化互动、研学课程、实地体验等多元展示方式,充分挖掘展馆功能,多维利用展馆空间;延长企业产业链条,静态物品展示与动态展品全产业链展示展览,观展与互动体验、采摘购物等有效衔接,实现农副产业输血、造血双向流通。目前已建成的一批生态博物馆,年参观人数超5万人次。

三是拓宽服务渠道,增强生态博物馆体验感。借助科技手段,做好主题馆与生态展区无缝衔接。开发“无棣县生态博物馆”小程序,提供行驶路线导航、原生态展区影音讲解、特色产业和文创产品简介等事项,提升导览服务便捷性、生动性、趣味性,增强受众体验感。

精准培育

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生态博物馆建设

一是精准选择培育对象,建立生态博物馆培育资源库。全面调查梳理全市与农、林、牧、副、渔、盐等相关生态资源,普遍摸排与重点推动并举,建立生态博物馆建设发展培育资源库,推动特色农副龙头企业建设专题类博物馆,不断丰富生态博物馆业态,增加生态博物馆存量,成为展示当地人文生活、生态文明及企业文化的重要窗口和活动平台,为生态博物馆建设夯实基础。

二是增强生态博物馆与产业链条深度融合,激发社会办馆热情。在充分发挥博物馆收藏、研究、展示和宣教功能的基础上,拓展产业生产、销售、研发、物流、加工、电商和旅游等功能,实现博物馆建设发展与经济活动各个环节的对接,进一步确立和展现区域产业优势,打造优势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2022年,无棣海盐年产量200万吨,工业产值超8亿元;沾化冬枣产业产值突破50亿元,枣农人均收入增加2000元,冬枣真正成为沾化人民的“致富果”。

三是通过政府引导、社会主办推动生态博物馆建设。制定“打造样板,带动全局”工作思路,打造无棣县为全市生态博物馆样板县,建设形成无棣县生态博物馆集群,发挥领头羊作用,为各县市区建设生态博物馆提供经验、技术指导;与当地财政、税务、农业农村局、乡镇政府等部门协调,争取财政、税务、土地等政策支持,鼓励和引导各社会主体通过多种形式,以资金、生产链条、管理等各种要素,多渠道投资兴办生态博物馆。

规范制度

打造生态博物馆集群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印发《关于促进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实施意见》,切实解决制约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瓶颈问题,促进非国有博物馆快速健康发展。成立全市生态博物馆建设专班,组织生态博物馆建设专题培训,指导县市区文物部门、企业对已建成的生态文化展馆改造升级,建成符合生态博物馆要求的展览形式,丰富博物馆业态的同时,促进产品提质升级,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二是注重统筹发展。统一规划、指导各县市区依托当地特色生态资源和优势产业,建设各具特色的企业农副产品种植区、生产深加工区等生态和产业沉浸式展区,重点突出区域特色,避免“千馆一面”;建成集文化展示与工业、农业、旅游业于一体的企业生态博物馆,展示县域特色,助推产业发展。

三是打造“一县一品”。制定每县至少一种特色生态博物馆的建设目标,在现已建成的沾化冬枣、阳信梨文化、无棣海盐等生态博物馆的基础上,全力打造滨城区中裕生态农业、高新区黄河湿地、博兴县麻大湖草柳编、惠民县沿黄采摘园等各具县域特色的生态博物馆群。计划到2025年,全市生态博物馆实现规模化、集群化发展,生态博物馆之城初具规模,为黄河流域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助力。

(刘凯 封姗姗 张凯 杨倩倩)

2024-04-22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94464.html 1 山东省滨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多措并举 探索黄河流域生态博物馆高质量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