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莉娟
秋至,夏未央,终于有机会来到向往已久的蜀南竹海。竹,自古以来便是“岁寒三友”中的一友,既柔情似水,又倔强刚毅,百代千朝,称咏不绝。当春风未融尽严冬余寒时,新笋已静悄悄在地里萌发,当春雨嘀嗒,它便破土而出,拥抱蓝天。生长在北方的我见到竹林已经感慨万千,第一次真正领略到竹的真谛和竹的风采,却是在这次初秋时节的蜀南竹海。
百里翠竹屹立蜀南福地,巍巍山峨,苍翠峭拔,极目远眺,蔚为壮观,好似一幅浑然天成的美丽画卷,让人不得不感叹这大自然的神奇莫测。
据此间传说,“万岭山”原是女娲补天遗落的赤石,山岭荒芜。后来瑶箐仙子来到凡间,驻足万岭,播撒翡翠,编织绿波,经年累月,嫩笋破土而出,翠绿新竹长成,形成碧绿的波浪向九天延伸。这块碧玉就是“万岭箐”,后人美其名曰“蜀南竹海”。
竹林如海,竹海如画。我们沿着溪水走进竹海,就如走进一个竹的王国,走进一个绿色的梦境。人在竹海走,犹如画中游。林中漫步,翠竹满山,清新空气扑面而来,带着丝丝竹叶淡淡的清香。置身于大自然馈赠的天然氧吧中,顿觉神清气爽,豁然开朗。竹海之中,溪流纵横,悬泉飞瀑,竹林茂密,四季翠绿,楠竹、花竹、香妃竹、罗汉竹……苍翠挺拔、婀娜多姿,形成一幅幅壮美的诗画。
蜀南竹海,是竹的海洋,是绿的海洋。我们一路登上竹海高处,远看层峦叠嶂,翠绿如洗,微风吹动,碧波荡漾,如动态之绿帛,绵延起伏,一望无际。
交错纵横的峻岭、浩瀚壮阔的土地、生机勃勃的竹子,共同造就了世界上集中面积最大的天然竹林景区——蜀南竹海。竹景与山峦、湖泊、瀑布、崖洞、寺庙、气象、地质、民俗等完美交融,形成翡翠长廊、七彩飞瀑、仙女湖、海中海、天宝寨、百龟拜寿、龙吟寺等生态人文景观。林中有溪,有桥,有石,有瀑,弯弯曲曲,上上下下,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竹海中蓬勃向上的生命力更是令人震撼,竹生笋,笋破土而出,再长成竹,八月成形,两年长成,五年成林,十年成海。如此繁衍,坚韧顽强,这就是竹的精神。
立于“竹林七贤”雕塑前,只见“嵇康”手抚竹琴,一曲千古绝唱《广陵散》似乎回荡在林间。更有“阮籍”“刘伶”等酒仙豪饮放歌,肆意酣畅。
夕阳西下,观山赏竹后,我们到竹海酒庄品尝有“熊猫大餐”之称的当地特色美食“全竹宴”。席间,当地人士为我们详细讲解了刚刚获评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长宁县全竹宴传统烹饪技艺。全竹宴以竹荪、竹笋、食竹动物为原材料,再配以竹子制作的器皿和餐具。竹子全身是宝,吃法亦琳琅满目,全竹宴的每一道菜都与竹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从竹的根菌到竹笋、竹竿,再到竹的枝叶,每一部分都得到充分利用,可谓满桌皆是竹,无竹不成席,令人大开眼界。三鲜笋、干煸笋、油焖笋、竹荪、竹荪蛋、竹海腊肉……竹荪汤端上餐桌,更是燃起了讲解者的热情。他说,全竹宴的食材核心是长宁特有的长裙竹荪。竹荪是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菌类,呈长条形网状,是世界上最珍贵的食用菌之一,被誉为“真菌皇后”。其质地脆嫩疏松,能够饱吸鲜汤汁液,色、香、味俱全,曾多次登上外国元首访华时的国宴餐桌。此次有幸品尝“全竹宴”,对我们来说,每一道菜都是“舌尖上的竹文化”。
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名人雅士喜竹,民间百姓也爱竹,人与竹、竹与人,早已深度融合。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是夜宿在竹海,王维的《竹里馆》入耳、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