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环球>

近年来,中国和肯尼亚两国相关部门合作,发挥传统民俗文化的作用,通过举办春节庙会等活动,促进了彼此间的交流交融。今年年初举办的第二届内罗毕春节庙会更加热闹,体验项目更多、活动更加丰富,让肯尼亚民众有机会深入了解中国文化。虽然春节庙会已过去两个多月,但那场来自华夏大地的文化盛宴仍然让很多肯尼亚人记忆深刻。

热闹开场促交流交融

天时地利人和,方可成事。虽说1月是肯尼亚的旱季,但春节庙会开始前两天的大雨,还是让人产生隐忧:露天之下,娇艳的红灯笼可经不住豪雨的洗刷。还好庙会开幕当日,天气放晴。

作为东非经济领头羊,肯尼亚可持续发展愿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比如,突发停电依旧是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常态,即便庙会举办地——双河商场是高端商业区,亦如此。去年举办的首届内罗毕春节庙会因为停电,入口处的充气飞龙拱门瘫软了四五次。

今年,从电源、电线,到应急处置人员,主办方都做了精心准备。从上午迎客的锣鼓声响起,到傍晚散场的歌曲收尾,充气中国红拱门和盘绕其上的金色灵蛇始终威风凛凛,神采奕奕。新增的吊挂式大型音箱和舞台LED大屏不间断地播放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推送的过年习俗音频、视频,烘托出热闹的假日气氛。这些影像,让前来参加庙会的游客提前进入节日氛围。

上午10时,暖场时间到了。艳阳铺洒的广场上,白色尖顶圆帐篷围成的庙会街区里,赏心悦目的红灯笼随风轻舞。舞龙舞狮表演队艰难地从人山人海中清出空地。表演队来自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在雄壮威武的鼓点指挥下,几只“雄狮”睁眼、舔身、洗须、抖毛、吐对联,身手敏捷,活泼俏皮。肯尼亚人热爱草原上威武雄壮的狮子,而庙会上艺术化的狮子给他们带来全新感受,让他们在会心一笑中体会到跨文化交流交融的妙处。

体验活动更有吸引力

本届庙会邀请到肯尼亚性别平等、文化艺术和遗产部常务副部长巴希尔。她代表肯尼亚政府,用中文祝中国人民春节快乐。巴希尔说:“文化合作是人文交流的重要工具,是肯中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支柱之一,是促进相互理解、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桥梁和基础。在这里,我感受到希望、繁荣和团结。肯中两国通过文化合作,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而这些成就源于共同的价值观与相互尊重。肯尼亚将继续致力于加强文化合作和人文交流,寻求增进友谊的新机遇,肯尼亚和中国将共同为推进全球文明倡议作出贡献。”巴希尔的话深刻而热情,表达了肯尼亚民众的共同心声。巴希尔特地身着中华民族传统服饰——蓝紫色马面裙,出席活动,并来到体验展台处,写下“福”字。

肯尼亚小姑娘阿钦对中华美食非常喜爱。她很惊讶地发现,一些中国菜与肯尼亚菜相似,牛肉串跟当地的烤肉串一样,不过更精致,饺子让她想起了三角形的萨摩萨馅饼。阿钦还参加了筷子夹豆比赛,并在比赛中了解到了中国的筷子文化。

肯雅塔大学孔子学院教师本森说:“庙会给了肯尼亚人一个了解中国文化的机会,让我们了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通过这些,我们也能向中国学习借鉴好的发展经验,加强肯中之间的经济合作。”

此次庙会,体验活动十分丰富,此外,舞台表演活动也很多样,主办方准备了舞狮舞龙、杂技等近50个节目。来自国内十多个省市的商会及饭店等企业搭建展台,展示各自春节习俗、展销特色产品。

庙会上,糖画摊位前排起长队,孩子们目不转睛地盯着师傅用糖浆在大理石板上勾勒出金蛇、凤凰等精美图案。糖画民间俗称“倒糖人儿”“倒糖饼儿”或“糖灯影儿”,是一种传统民间手工艺,它亦糖亦画,可观可食。糖画兼具食用性、艺术性和收藏性,对于孩子们来说,又可以在同伴面前炫耀一番了。制作糖画需要掌握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特性,又需要很强的美术和传统文化功底,这种技艺在内罗毕很少见到。庙会摊位上第一位买到糖画的母亲小心翼翼地把糖画递给女儿,双眼放光的孩子接过展翅欲飞的“蝴蝶”,舍不得舔上一口,却笑靥如花。

如果说生肖是古代社会用民俗文化符号来解释宇宙、社会、人生的通行做法,那么,生肖印则只多见于中华文化。为便于游客查找自己的中国生肖,庙会展台准备了年份和生肖对应表,只要游客说出自己的生年,工作人员就会为其印上一张生肖印。游客获得属于自己的中国生肖印,似乎得到了生肖图腾的保护,开心之情溢于言表,一颗中华文化的种子就这样悄悄落入心田。

双向交流让友谊生根

为提高文化展示的专业性,主办方从河南省请来专业团队。刘玉伟是面塑的河南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高级民间艺术师,他能把“十八罗汉”“捏”到5角硬币上。看着栩栩如生一字排开的作品,游客挤在桌前,请求捏肯尼亚野生动物、名著人物、本人肖像等,让刘师傅着实紧张了一阵。等工作人员翻译了游客需求后,刘师傅说了一句“稍等”,就忙开了。扯面泥,推拉揉捏掐,随物赋形,不一会,一只惟妙惟肖的长颈鹿呈现在游客面前。一片求学的眼神望过来,看来,庙会期间刘老师是闲不下来了。

嵩山少林寺是河南闪亮名片。少林寺僧人要到内罗毕春节庙会上表演的消息,让肯尼亚观众把期待吊在心头好几个月。当身着青衫的少林弟子登上庙会舞台,观众们就在他们身上搜寻功夫片中成龙的影子;当硬气功、十八般武艺、柔术轮番上演,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冲上云霄;当二指禅、双枪刺喉实景呈现,音乐停止,观众似乎遭到高手点穴,嘴不能合,眼不能转。巴希尔说,她以为少林寺是个电影故事,没想到真有其寺,还传承了上千年,这让她对中国文化保护传承有了真切的认识。肯尼亚的少林传人——肯尼亚功夫武术协会主席恩琼格也来到现场,一是找“同门”叙旧,二是商议如何更好地在肯尼亚传播少林文化。去年,恩琼格在少林寺培训了3个月,并参加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招待晚宴文艺表演。今年,他还想继续前往少林寺深造。

内罗毕春节庙会热闹景象也吸引了大量媒体聚焦。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了本次庙会,并称之为非洲最大的春节庙会。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国内主流媒体也对庙会做了报道。肯尼亚多家电视台、广播电台、线上媒体和报纸通过各自渠道对庙会进行了全方位报道。据统计,此次庙会共有1万多人次参加了现场活动,通过各媒体渠道收看的人次超过6亿。

“这一切太有魅力了!功夫、美食、音乐、舞蹈……明年我还要来参加。”27岁的肯尼亚外卖小哥约瑟夫·奥尼扬戈说,这是他第一次逛中国庙会。

内罗毕春节庙会一届比一届热闹,今年庙会活动举办期间,往来路上已经出现堵车现象。

在东非高原,肯尼亚终年如春,是一片成长中的热土。可以相信,随着肯尼亚社会的日趋稳定,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中肯友好关系的持续升级,明年的内罗毕春节庙会一定会更加热闹,文化交流大餐一定会更加丰盛。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