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红色>

五一假期,安徽省六安市各红色景区迎来客流高峰,红色研学旅游市场不断升温。在金寨县鄂豫皖红军纪念园,唱红歌、重走长征路,体验红军生活,蜿蜒的山间小路满是跃动的青春身影;在霍山县六万情峡景区,《大别山传奇》实景演出场场座无虚席,单日最高观演人次超9000,假期累计观演人次达2.9万……数据显示,五一假期,红色六安接待游客82.5万人次,他们在这里参观游览、研学体验,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

undefined

金寨县红军广场 六安文旅 供图

近年来,六安市以项目建设和品牌塑造为抓手,推动红色研学旅游发展,将分散零落的红色资源串珠成链,着力打造“研学大别山行走的思政课”研学旅游品牌,让红色教育可触可感,建设“没有围墙的红色教室”。

下好红色研学“一盘棋”

“万丈高楼平地起”,对于红色研学的长远发展而言,夯实基础是关键。六安市出台《关于推进六安市“研学大别山 行走的思政课”研学旅游(研学实践)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各地红色研学工作由“单打独斗”向全市“一盘棋”迈进,共建“研学大别山 行走的思政课”品牌。

六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秦国伟介绍:“依托革命旧址、纪念馆、博物馆等红色资源,我们大力发展红色教育研学旅游。目前已成功创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个、国家级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1个、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0个。我们将旅游融入赓续红色基因等主题教育中,2024年全市接待研学游客2850万人次。”

随着红色研学的热度不断攀升,如何确保其高质量、有序发展成为新的课题。六安市在课程体系建设上将知识传授、价值引领与实践感悟有机结合,做到全方位育人。同时,高度重视研学旅游指导师队伍培育,通过组织教学技能、产品设计、管理服务等业务培训,培养专兼职研学旅游指导师,逐步实现了基地规模化、课程科学化、团队专业化、管理系统化,为红色研学的有序发展筑牢保障。

在夯实基础、规范发展的同时,六安也不忘在丰富研学体验上下功夫。为此,当地大力推动研学旅游业态升级,迎驾汉驰通用航空飞行和航空国防教育营地、凡冲茶海研学基地、国培·梦享村研学基地等一批项目如雨后春笋般陆续建成开放,为研学游客带来了全新的体验。

六安市还积极加快对外推介的步伐。六安市文旅部门联合市教育、体育等多部门,赴上海、南京等重点客源地举办推介会,开行多趟“乐游长三角·六安号”红色研学旅游专列,把外地学生请进来。“以上海为例,我们通过红色线路串联两地文化长廊的红色地标,推出红色系列精品线路20余条,并通过‘专列+景区+革命旧址+纪念场馆+移动课堂’的模式,吸引大批上海学生来六安体验红色之旅。”秦国伟说。

激发红色资源新活力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六安市将科技与红色研学深度融合,不断创新红色文化呈现形式,打造出一批数字化、沉浸式的红色文化体验项目。

走进霍山县落儿岭镇六万情峡景区,仿佛置身历史与现代交织的时空隧道。飞机轰炸、阵地进攻……大型抗战实景剧《大别山传奇》正在上演。该剧以霍山军民奋勇抗日的真实历史为蓝本,运用现代科技,将那段波澜壮阔的抗战岁月鲜活地呈现在观众眼前。

“整个剧目全长50分钟,通过现代舞台创意和科技手段,打造‘人、声、光、电、影、景’融合为一体的全景沉浸式演艺,营造出多维度沉浸式的观演效果,让观众产生共鸣。”六万情峡景区负责人杨伟涛介绍,《大别山传奇》首演以来反响热烈。去年,该演出上演超600余场,吸引了90万人次前来现场感受抗战烽火岁月,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

“太震撼了,看得我热泪盈眶!”来自合肥青年路小学的宋佳雨,此次假期赴霍山研学旅游的第一站就选择了这里。观看完《大别山传奇》演出后,她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这不仅仅是一场演出,更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让我读懂了那个年代、那段历史,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在金寨县汤家汇红旅小镇“十万剧场”,红色戏剧《立夏》同样成为当地研学旅游的一张耀眼名片。

这部剧以1929年在金刚台地区爆发的立夏节(商南)起义为原型,依托剧场内全景数智设备构建出的氛围场景。学生们通过换服装、扮演角色、领取任务等,与演员一起回到1929年立夏时节的金刚台下,体验为国为民的热血革命。

“十万剧场”相关负责人介绍,《立夏》用沉浸、互动的形式让场景“发声”、让历史“说话”,让学生由传统的观摩者转变为历史的体验者。这部戏剧入选了安徽省数字文旅创新实践十佳案例。

点燃红色研学新热潮

随着游客需求的不断变化,六安红色研学正逐渐从传统的观光模式向互动体验模式转变,产品形式愈加丰富多样。

鄂豫皖红军纪念园是金寨县红色文化的集中展示地。近年来,纪念园大力发展红色研学,重点突出研学体验,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参与感与互动性的红色研学课程。比如,纪念园创作了红色小剧本并开展“我要当演员”活动,学生走进历史场景,感受革命先辈的信念与奉献。

“我们还邀请老红军走进园区,给学生讲述真实战争故事。”鄂豫皖红军纪念园负责人叶丙勇介绍,他们通过将纪念园打造成研学基地,让更多人全面直观地了解金寨红色文化。“今年以来,基地研学旅游火爆,仅4月就接待研学团队成员近4000人次,创下同期接待量新高。”

霍山县迎驾春风营地也在积极探索红色研学新体验。营地与大别山安徽红色区域中心纪念馆、红源广场中心纪念园等红色景区联动,打造红色课堂。营地还设计了《打草鞋》《唱红歌》《打莲湘》等红色教育课程,以灵活多样、喜闻乐见的研学形式,激发学员对红色文化的关注与热爱。

六安迎驾春风营地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营销中心经理汪安萍介绍,2024年营地共组织完成红色研学活动312期,接待研学学生18万余人次。

1958年,毛主席曾到舒城县舒茶镇视察。近年来,这里建起舒城文翁研学旅游小镇,凭借当地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资源,把红色教育和劳动实践融合,推出“茶透绵红情”研学课程。“在这里,学生们不仅能听到毛主席视察舒茶的故事,还能学习茶文化历史。”舒城文翁研学旅游小镇总经理胡茂燕说,“我们还组织采茶比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集体意识,通过帮茶农采茶,让大家感受军民鱼水情。”

“接下来,六安市将继续深挖大别山红色资源,精心打磨现有课程与线路,推出更多‘红色+非遗’‘红色+科普’等多元融合线路,推进研学旅游全域化、品牌化、市场化发展。”秦国伟说。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