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观点>

各地应紧抓入境旅游市场新的需求变化、竞争格局和发展形势,乘势而上、主动作为,推动入境旅游全链条服务提档升级,着力在提升通关便利度、产品吸引力和服务国际化上发力,吸引外国游客纷至沓来

今年五一假期,我国入境旅游市场热度持续攀升。相关平台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173%。近日,商务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中国民航局等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离境退税政策扩大入境消费的通知》,推动离境退税政策扩商店、增商品、优服务。国家税务总局还结合《通知》,修订发布《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管理办法》,进一步便利离境退税办理。上述政策措施的实施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境外人员在华购物的便利性,提升旅游、消费的获得感、满意度。

我国入境旅游升温是免签政策红利、独特文化魅力、便利化服务举措与现代传播方式相互加持、同频共振的结果。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实施,让更多外国游客能够来一场“说走就走”的中国行。通关、出行、游览、通信、住宿、餐饮、支付等全链条服务环境的优化提升,让外国游客在华旅游更丝滑,新推出的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政策,更是让“中国游”的“含金量”不断上升。

当前,我国正以更加开放自信的姿态迎接全球游客。从北京中轴线世界级新地标到上海外滩璀璨的天际线,再到成都巷弄的烟火气,从地铁“拍卡过闸”的乘坐体验到高铁站里的5G测速,再到大街小巷的悠然漫步,外国游客的关注点正在从风景向场景再到情景深化,他们看见的是一个充满活力、魅力与动力的中国,感受到的是中国的发展速度、文化厚度和社会温度。

当前,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希望从更多维度了解中国、认识中国。五一假期正值春夏之交,加之离境退税新政实施,我国入境旅游再迎新的发展机遇。各地应紧抓入境旅游市场新的需求变化、竞争格局和发展形势,乘势而上、主动作为,推动入境旅游全链条服务提档升级,着力在提升通关便利度、产品吸引力和服务国际化上发力,吸引外国游客纷至沓来。

首先,要优化口岸举措,让通关更加丝滑。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近日表示,从线上“云游”到线下“打卡”,从在海外看中国到来中国实地游,越来越多外国朋友走近中国、感受中国。根据国家移民管理局发布的数据,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去年12月17日实施以来,截至3月31日,全国各口岸入境外国人921.5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40.2%。其中,免签入境外国人657万人次,占71.3%。

可以预见,五一假期出入境外籍人员数量将持续增长。各口岸应动态监测流量,科学优化勤务,尤其是要做到高峰时段查验通道“应开尽开”。积极开设240小时临时入境境外人员许可签发专用通道,实现许可签发和入境查验一起办结,提升通关效率。同时,探索整合边检、海关入境信息申报流程,努力实现“一码通行”。

其次,要加大产品供给,让体验更丰富。有关研究显示,从“周五下班来中国”的短期游,到跨省跨市的深度游,近六成来华外国游客选择跨区域旅行,且入境游目的地正在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大城市向三、四线城市和乡村拓展,游客结构呈现出年轻化、个性化、散客化等趋势。

各地应用好用足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加强对接合作,联合推出“一程多站”国际精品线路。“坐着高铁去旅行”成为很多外国游客的选择,“串门式”旅游日益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间旅游交流合作的常态。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即买即退”等举措,使得入境购物游有望成为“中国游”的新潮流。据统计,去年入境游客总消费达942亿美元,增长77.8%。为更好地加强顶层设计、统筹串联资源,相关部门可以从国家层面探索成立中国入境旅游城市联盟,共同开拓国际旅游市场。

最后,要提升服务品质,让游览更便利。除了扩大免签范围、丰富优质供给、促进通关便利等措施,如何保证外国游客在吃住行等方面更顺畅、更便捷,同样十分关键。

去年以来,文旅、商务、金融等多部门联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密集出台支付、通信、出行、餐饮等一系列便利化政策措施。从“city不city”等火爆出圈到中美网友在小红书上的趣味互动,从美国网红“甲亢哥”用社交媒体直播中国行到驻华外交官观摩北京首届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比赛,境外游客对中国的发展进步和旅游的便利度、社会的包容性赞叹不已。

提升入境服务水平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尽管我国入境旅游的便利度越来越高,但是仍然需要围绕外国游客的游览习惯,继续优化相关配套措施,持续擦亮“中国服务”品牌。

总之,让“中国游”越来越热,未来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以更多优质的产品供给、更具吸引力的消费场景和更加便利的服务迎接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