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蒸湘区近年来持续整合区域内旅游发展要素,做好文旅、农旅、城旅融合的大文章,推出了一批旅游新场景、新玩法、新体验,进一步释放了消费潜力。今年上半年,蒸湘区旅游收入、旅游接待人次均在衡阳四城区中排名第一。
一是做优“文旅”融合文章,打造城区近郊游首选地。蒸湘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放大文旅叠加效应,让“诗”和“远方”实现更好联结。
深挖文化内涵。充分挖掘以张家山衡阳保卫战遗址、大肚岭抗战遗址等为代表的抗战文化,以帝喾祠、赤松观、雁雨寺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以新竹村农耕文化体验馆、临江村村史馆等为代表的乡土文化,注重将文化元素融入景观景点,将特色文化载体“串珠成链”,形成风格各异的旅游线路,让游客感受独特的文化底蕴和人文风情,推动“好风景”讲出“好故事”,吸引“头回客”变成“回头客”。
打造文化地标。因地制宜对一些老旧空间进行局部改造,着力配套文化内容和服务,打造了雨母艺术部落、衡州文化博物馆、闰竹艺术院、雨母小院、乡村书屋等一批“小而美”的城乡文化新地标。同时以“绣花”功夫做好东阳街等老街巷的微改造和微更新工作,保护好历史遗存、老树古桥,使老旧空间旧貌换新颜,留住文化印记,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旅游体验。
创新文化活动。聚焦“赛会搭台,文旅唱戏”,围绕“季季有主题、月月有展演、周周有活动”的目标,以精彩的赛事展会带动文旅“出圈”。2023年以来举办“全国名家美术作品邀请展”“和美乡村健康跑”“雨母山山地自行车挑战赛”“四季村晚”等具有品牌效应的文化活动80多场,实现游客“动”起来、活动“火”起来、旅游“热”起来的联动效应。
二是做优农旅融合文章,当好乡村旅游领跑者。蒸湘区坚持“生态为基、产业为核”,以农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
叫响“蒸字号”。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以雨母山镇获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项目立项为契机,持续提高“源自雨母”乡村全域品牌知名度。建设雨母山—呆鹰岭近郊休闲农业经济带,做大做强雨母鱼、土桥菜、菁香桃、翠冠梨等特色农产品。以米墅·梧桐谷、雨母山庄、万熙山房等特色乡村民宿为核心,打造精品民宿体验线,推动“特色民宿+生态美食”提质增效,每年吸引“寻鲜觅特”游客超百万人次。
招引“合伙人”。创新“乡村合伙人”招募活动,着力打造农业变场景、资源变内容、产品变体验、农人变红人、买卖变社交、乡村变卖场的“六变”新乡村。深入开展“原乡人、归乡人、新乡人、游乡人”现场路演推介,将蒸湘乡村魅力传播出去,为乡村旅游注入新活力,助推“流量”变现。目前已举办5季“乡村合伙人”活动,引进48个合伙人(项目),累计投资5000余万元。
美化“身边景”。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质十里荷塘、桃花岛、龙兴湖等休闲观光景点,雨母山游步道获评“十佳潇湘步道”。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在同溪村、临江村等开展“无废村庄”试点,打造临江村红旗组、幸福村母塘组等精美屋场示范点18个。坚持用生态的方式将农业产业融入景观,打造“可食地景”,勾勒“乡愁”画卷,将“生态颜值”转化为“美丽产值”。
三是做优城旅融合文章,打造沉浸休闲游新场景。蒸湘区针对快节奏都市人的慢生活需求,着力营造沉浸式“逛吃”街景,推出一批“蒸好吃”“蒸好玩”新产品,助力减压放松“去班味”。
优化商圈布局。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原则,充分发挥蒸湘万达、金钟大雁城、弘阳广场3个商圈的辐射作用,整体推进景观提升、路引标识、智能停车等工作,做优“一线三点”空间布局,打造高品质的西合路沿线大商圈。落实省市促消费政策,推动商圈资讯共享、联合促销、整体引流,全面提升商业氛围和经营品质,扩大蒸湘商圈品牌影响力。
丰富消费业态。瞄准多元消费需求,引进墨茉点心局、茶颜悦色、麦当劳汽车餐厅、定师傅烧烤等500余家衡阳首店和品牌商户,积极搭建主题集市、剧本娱乐、沉浸剧场、网红餐饮、室内运动、萌宠潮玩等新业态,实现都市人的“精神快充”。推出“蒸湘畅晚·夜夜相伴”夜经济品牌,打造“夜游”“夜娱”“夜食”“夜购”“夜演”等新场景,带动区域消费活力加速释放。
完善公共服务。为保持商圈市集整洁卫生,调整增加保洁力量,推行“延时保洁”模式,开展往返式巡回保洁,缩短动态垃圾的落地时间,实现保洁闭环,让“烟火气”与“洁净美”同行。建立健全“你点我检”监督机制,实施“放心消费”行动,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维护街区形象。加强“蒸湘义警”队伍建设,常态化开展夜间巡逻,稳步提升见警率和管事率,让游客玩得舒心安心放心顺心。
(作者单位:中共蒸湘区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