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黄牛”抢票、囤票、倒票现象,需要坚持供给与需求相匹配、人防与技防相结合,构建多方联动、综合发力、标本兼治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多措并举,常抓不懈,进而更好赋能广大民众美好生活
近年来,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年轻人喜爱,“博物馆游”热度持续攀升,“为博物馆奔赴一座城”成为不少人的生活方式。今年暑期,各地重点博物馆成为旅游热点,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新馆、陕西历史博物馆、南京博物院等热门场馆“一票难求”。这反映出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越来越高,文博场馆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文博事业。国家文物局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备案博物馆达6833家,90%以上免费开放。
博物馆的免费开放,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暑期即将结束,一些热门场馆出现的“预约难”和“一票难求”现象也随着优化预约措施的实施有望得到缓解。
2023年7月,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强博物馆暑期等节假日开放服务工作的通知》。自此以来,各地博物馆积极采取延长开放时间、提高参观人数限额、专门设立特殊群体快速预约和检票通道、出台专项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服务举措。
事实上,除热门博物馆外,一些重点景区、营业性演出等场所也存在“黄牛”抢票倒票现象。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的通知》《演出票务服务与技术规范》《关于进一步加强演出市场管理规范演出市场秩序的通知》等政策措施,通过调整预约规则、优化技术手段、采取法律手段等措施,坚决打击“黄牛”倒票行为,进一步规范了全国文化和旅游市场秩序。
整治“黄牛”抢票、囤票、倒票现象,需要坚持供给与需求相匹配、人防与技防相结合,构建多方联动、综合发力、标本兼治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多措并举,常抓不懈,进而更好赋能广大民众美好生活。
首先,要优化服务供给,缓解供需矛盾。严防“黄牛”乱象,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加大优质服务供给,解决供需矛盾。据测算,中国国家博物馆今年暑期每天有近160万人预约2.6万张门票,供需矛盾巨大。“黄牛”的投机钻营行为,进一步让热门博物馆门票变为稀缺资源。
在供给侧,热门博物馆可推行“强实名制”,入馆时增加“扫本人身份证”和“人脸识别”环节,保证“人、证、脸”信息完全匹配方可入场。通过严格加强身份信息核验,下大力防止“黄牛”挤占优质资源,尽可能压缩其市场空间。
在需求侧,各地应重点加强对一些非热门优质博物馆的宣传推广,在保障公众人身安全、文物安全和参观体验的基础上,为公众参提供多样化、高品质的选择。
其次,要强化部门联动,加大打击力度。针对热门场馆“一票难求”现象,各地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应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网信等部门,加大对“黄牛”、第三方平台违规囤票、倒票等行为的打击力度。
据媒体报道,北京警方近期依托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组织成立工作专班,围绕“黄牛”非法抢占、倒卖旅游景区景点及重点高校门票(预约名额)等群众反映强烈的涉旅问题,全链条开展专项侦查打击。暑期以来,共刑事拘留62人、行政拘留117人,取得明显效果,起到了威慑作用。
组建专门抢票团队、开发外挂程序等方式,是“黄牛”抢占票源的一个特点。鉴于“黄牛”抢票软件大多通过境外服务器中转访问系统抢票,需要采取技术手段进行拦截和处置。今年暑期旅游旺季,故宫博物院使用实时甄别“黄牛”的纵深防御技术手段,以“毫秒级”对预约用户进行风险识别,打击“黄牛”的机刷行为。中国国家博物馆构建综合动态风险防控体系,用科技手段防范“黄牛”抢票不法行为,暑期以来已封禁42.5万个风险账户、165.7万个高频访问IP,打击了“黄牛”倒票行为。
最后,要深入宣传引导,自觉加强抵制。要采取广泛宣传、发布典型案例、温馨提示信息推送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让广大民众切实认识到向“黄牛”提供个人信息既可能导致自身隐私泄露,又可能导致自己的身份信息被用于其他违法犯罪活动,从而自觉抵制“黄牛”倒票行为。
总之,整治“黄牛”乱象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协同、久久为功,共同维护热门场馆的参观秩序和广大观众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