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为内核,以旅游活动为载体,实现文商旅深度融合,不仅能让更多旅游者亲身感受传统商业文化遗产的魅力,更是保护传承传统商业文化遗产的重要路径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商业文化遗产蕴含着历史长河中人们在商业活动中体现出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内核,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社会价值。然而,当前对于传统商业文化遗产的关注度尚显不足,亟须采取措施予以保护传承。旅游是文化展示和传播的载体,发挥旅游的融合功能是推动传统商业文化遗产传承与发扬的有效途径。一方面,旅游能够极大地促进传统商业文化遗产的展示与传播,旅游者的参与可以使更多人深入了解中国传统商业文化遗产,从而有力促进传统商业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传播;另一方面,旅游活动能够推动传统商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创新,旅游者的多元需求能够驱动传统商业文化遗产的转化运用不断推陈出新。基于此,笔者从文商旅融合的视角提出以下推动传统商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策略。
一、建立健全遗产保护名录,夯实传统商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础
建立保护名录是保护传承传统商业文化遗产的基础性工作。
首先,可采用自下而上申报和自上而下统筹的双向方式,开展传统商业文化遗产的资源普查、资料收集、名录梳理等工作,为传统商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管理等提供坚实基础。同时,为确保名录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应实行定期更新机制,根据传统商业文化遗产的实际情况对名录进行动态调整,例如,北京老字号协会会定期公布认定名单。
其次,对名录中的传统商业文化遗产空间点位进行分类分级管理。一方面,按照业态将其划分为不同类型,如中华老字号商铺、商帮文化博物馆、传统商业文化遗址等,按照类型和规模进行针对性培养和指导。例如,《中华老字号》纪录片聚焦中华老字号,讲述了护国寺小吃、六必居、全聚德等多家中华老字号的历史、创新和精神内涵,生动展示了此类传统商业文化遗产的特色。另一方面,将传统商业文化遗产划分为国家级、省级、地区级三级,并以分级明晰主体责任单位,实现属地管理,调动相关单位的工作积极性,提升所在主体单位对传统商业文化遗产的统筹谋划和保护传承能力,进而推动传统商业文化遗产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最后,对传统商业文化遗产点位予以认证,以激励各类业态强化其高质量保护传承商业文化遗产的意识,并通过权威认证增强消费者的信任,起到引导和促进消费的作用。
二、深入挖掘商业文化要素,为传统商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注入新活力
传统商业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厚的人文底蕴,深入挖掘传统商业文化遗产要素有助于打造地域特色文旅产品、促进地域文化传播。
首先,深度挖掘传统商业文化遗产资源。传统商业文化遗产蕴含着独特的历史故事、产品制作工艺、经商精神等文化资源,应鼓励编撰老字号等传统商业历史著作,并为传统商业原址、作坊园区及老字号技艺传承人工作室等空间加入旅游特色元素,将传统商业文化遗产转化为可观、可感、可触的文化旅游产品。例如,山东淄博周村的大染坊自明清时期起便是繁盛的染织产业中心,至今仍传承着古老的印染技艺,游客可以在此深入体验传统手工染织工艺。此外,染坊还定期举办表演活动,吸引旅游者探寻其独特的历史文化。
其次,不断活化利用传统商业文化遗产元素。通过创新设计、跨界合作等方式,将遗产元素融入现代生活,从而塑造独特的文化个性。例如,知嘛健康作为百年老字号同仁堂旗下的创新品牌,融合了中医药传统和现代健康潮流,推出了一系列新颖的健康食疗产品,包括无糖少油烘焙食品、中草药咖啡等,旨在将传统中医药理念注入年轻人的日常生活;传统手工布鞋百年老字号内联升推出名为“大内联升”的潮牌副线,由4位80后非遗传承人提供技术支持,联合10余位国内潮流艺术家共同打造,其产品融合了时尚元素,满足年轻人日常穿搭的需求。
最后,强化传统商业品牌元素。品牌形象是传统商业文化遗产价值的重要体现,通过加强传统商业品牌形象设计、品牌文化传播等方式,重新解读和阐释传统商业遗产的文化价值,将其打造为一种可调配的知识体系,有助于加深消费者的感知,增强其对传统商业品牌的文化认同感。
三、打造商业文化旅游产品,以沉浸式体验提升传统商业文化遗产的亲民度
基于中国传统商业文化遗产的深厚底蕴设计特色旅游产品,可以让旅游者体验知识的扩展和情感的交互,使更多旅游者了解中国传统商业文化遗产。
首先,依托属地商业文化特征,打造主题化旅游场景。属地商业文化融合了地域特色、历史传承、民俗风情以及商业智慧,应当整合当地独特的商业历史建筑、商业传承故事及商业知识,构建综合商业文化旅游区,为旅游者呈现真实生动的场景。例如,南京夫子庙商业街区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如今已成为以儒家文化为核心、集购物餐饮娱乐功能于一体的传统商业文化主题性旅游街区。
其次,巧用历史商业建筑,设计沉浸式体验空间。相较于其他类型的旅游活动,商业文化类旅游产品缺乏直观吸引力,因此可以灵活利用历史建筑及其商业故事,引导旅游者身临其境地体验历史场景。例如,山西平遥古城洪善驿客栈由平遥县衙署驿馆发展而来,是晋商大院建筑风格的经典之作,该客栈以“传承历史晋商文脉、打造城市旅游名片”为己任,依托驿站文化、结合晋商文化故事,让旅游者在住宿中穿越古今,领略晋商大院的魅力。
最后,因地制宜地设计传统商业文创产品,带动文旅消费。结合当下审美趋势和市场需求,在文创产品设计中融入传统商业文化元素。如,结合体现传统商号特色的商标和商帮口号,设计兼具传统特色和现代审美的文创产品,使传统商业文创产品成为传播文化、连接古今的桥梁,增强旅游者对传统商业文化遗产的亲近感。
四、打造特色旅游节事活动,促进旅游者深入体验传统商业文化遗产魅力
旅游节事活动可以为游客提供更具个性的旅游选择。结合中国传统商业文化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节事活动,有助于吸引追求个性和独特体验的游客群体。
首先,传统商业文化遗产的核心是其商业精神,因此打造旅游节事活动要精准提炼商业精神,将其融入节事策划中。例如,与晋商渊源深厚的晋中社火,象征着晋商财力的兴旺,因此可提炼其背后的晋商财富与文化繁荣主题,举办“晋商文化庆典”活动,让旅游者在活动氛围中感受商业精神的传承。
其次,设计紧凑而富有内涵的商业文化体验活动。如山西乔家大院精心筹划“国潮游园会”系列旅游活动,包括财神祈福、国潮艺术体验、古风音乐会、乔院印记等多个内容,让旅游者在有限时间内深度体验乔家大院的文化精髓与晋商风采。
最后,商路也是传统商业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选取茶马古道、海盐商路、运河粮路等代表性商路,围绕其历史背景与文化特色,举办徒步探险、文化讲座、马帮文化重现等商路主题节事活动,使旅游者在行走中感受商业文化的发展历史。
五、创新文旅产品和服务营销手段,增强传统商业文化遗产的影响力
全面推动传统商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需要通过多元化的营销方式,增强传统商业文化遗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并激发旅游者的兴趣和关注,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首先,应当打造商业文化IP,推动商业品牌故事化,深化与消费者的情感链接。例如,茅台酒以高水平的工匠精神为核心,奉行“三不准”“四个服从”“十二个坚定不移”的原则,并通过茅粉节、建设酒文化博物馆、科技文学跨界融合等方式,形成了“极致的酒文化”形象,其品牌故事不仅是茅台商业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还有效推动了茅台品牌的保护和传承。
其次,可以运用现代科技,提升传统商业文化遗产的互动体验。例如,2023国潮京品节通过融合元宇宙、VR/AR、一键售卖等科技手段,营造国风场景,展示老字号品牌、非遗品牌以及国潮新品牌,辅以互动环节,打造全景式“京城老字号”体验场景。
最后,通过探索“文化+”融合模式,为商业文化遗产注入新活力。通过“文化+综艺”形式,结合文化元素和娱乐节目,提高商业文化遗产的趣味性和吸引力;通过“文化+直播”形式,实时展示商业文化遗产,例如商业文化遗产传承人通过网络直播展示传统商品制作工艺,吸引年轻观众;通过“文化+赛事”形式,扩大商业文化的知名度与参与度,创新商业文化传播模式,例如国潮新消费设计大赛联合多所高校,覆盖京津冀老字号企业,以新国潮为主题,学生作品直接对接企业需求,推动“京范老字号”商业文化遗产的年轻化。
(注: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文旅深度融合的游客体验管理研究”[72332010]、北二外中华文明阐释与国际传播平台“中国传统商业文化保护传承与海外传播”研究团队项目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