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观点>

要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旅游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相结合,围绕加快建设旅游强国,聚焦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指导新时代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纲领性文件。旅游工作者要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旅游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相结合,围绕加快建设旅游强国,聚焦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力量。

桂林漓江山水风景 图虫创意 供图

坚持旅游为民,更好服务美好生活。《决定》明确把“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纳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明确把“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列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之中,明确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七项原则之一。

“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旅游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是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这就要求全行业要把旅游为民作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扣新时代人民群众对高品质旅游产品和高水平旅游服务的需求,更好发挥旅游业服务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积极作用。

《决定》提出“允许农户合法拥有的住房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这将进一步提高农民参与乡村旅游、民宿等开发建设、经营服务的主动性,增强农民分享乡村旅游发展成果的获得感,更好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发挥带动作用,更好促进经济发展。《决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完善发展服务业体制机制等具体任务。

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餐饮、住宿、交通、娱乐、商贸等产业,具有“一业兴带动百业旺”的独特作用,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今年以来,旅游业呈现加快恢复、提质增速的良好态势,特别是假日旅游市场需求旺盛,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亮点。这就要求全行业要在已有工作基础上,更好把握产业融合发展、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技术创新、市场机遇,进一步提高旅游服务标准化建设,推动“旅游+”“+旅游”模式创新和路径优化,通过丰富消费场景、优化消费环境、便利消费方式、挖掘消费潜力,进一步提高供需匹配度,提高旅游直接收入,充分发挥旅游业的综合带动作用。

深化文旅融合,更好构筑精神家园。《决定》对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作出部署,明确要求“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这为新时代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要求。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是新时代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只有切实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打造出具有悠久历史积淀、厚重文化底蕴、丰富时代内涵的旅游产品,彰显旅游的社会属性和文化属性,发挥旅游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成长方式的积极作用。这就要求全行业要全面推进、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突破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难点和痛点,继续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强化融合发展的要素保障、政策保障、工作保障,营造有利于融合发展的良好环境。

《决定》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作出部署,要求建立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协调机构、建立文化遗产保护督察制度、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等。这为进一步规范对文化遗产的应用提出了更高要求。全行业要始终坚持保护优先的开发理念,系统总结近年来黄河、长江、长城、长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经验,通过科学推进旅游线路、旅游景区、旅游目的地建设,助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坚持开放发展,更好展示中国形象。《决定》指出,“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旅游业是对外开放中最具活力的领域之一。我国旅游业经历了入境旅游率先快速发展、国内和出境旅游先后迅速兴起的发展模式,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旅游发展步入快车道,旅游业从小到大、由弱渐强。可以说,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领域,旅游业是在改革开放中起步成长,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壮大。

推进旅游等服务业对外开放是扩大高水平开放的重要抓手。今年以来,网络热词“city不city啊”“好city啊”走红社交媒体,引发中外网友广泛转发分享,吸引了更多外国游客来华旅游。抢抓入境旅游市场快速回暖的市场机遇,需要系统研究和逐个打通外国游客在签证、航班、出行、支付、住宿、游览等方面的卡点,进一步落实免签政策、优化支付服务等措施,切实提高外国游客来华旅游便捷性。同时,通过发展入境旅游,不断提高中国文化、中国景色、中国美食、中国服务的国际美誉度、吸引力,向世界展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增进旅游交流,更好增进文明互鉴。《决定》对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作出部署,要求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建设全球文明倡议践行机制,扩大国际人文交流合作等。这为进一步深化对外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提出了新要求。

旅游是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渠道,是促进文明交流的桥梁。近年来,以文化和旅游年、“你好!中国”国家旅游形象海外推广等为载体,对外旅游交流合作的广度、深度不断拓展,如2024年春节前后,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近500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欢乐春节”文化交流和旅游推广活动。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需要进一步发挥旅游的优势和特点,更好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大局,积极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以旅游独有的互动性、灵活性、鲜活性,更好增进文明互鉴,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