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福建土楼是以土作墙而建造起来的集体建筑,主要分布在福建漳州南靖、华安,龙岩永定等地。它有着奇特的外形和内部构造,以规模宏大、设计科学、布局合理、保存完好而闻名。它是中国民居建筑的瑰宝,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7月6日,福建土楼在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文化遗产的称号让早已闻名的福建土楼焕发出更加绚丽夺目的光彩。

南靖田螺坑土楼群 吴一凡 摄

福建漳州南靖田螺坑土楼群是福建土楼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漳州南靖土楼的形象代表。田螺坑土楼群位于南靖县西部的书洋镇上坂村田螺坑自然村,依山而建,坐落于梯田之中,由一座方楼、三座圆楼、一座椭圆楼组成,分别是步云楼、振昌楼、瑞云楼、和昌楼、文昌楼。方楼步云楼居中,其余4座圆楼环绕周围,其独特的外观被当地人戏称为“四菜一汤”。随着季节变换,梯田会呈现不同的色彩,和土楼群一起构成人文与自然巧妙天成的绝景。

南靖田螺坑土楼群 吴一凡 摄

出于防御的需要,福建的土楼都隐匿在大山深处,南靖土楼也不例外,除了奇特的外观,土楼内部的结构和群居的居住环境也非常罕见。土楼内部一般三至五层楼高,为通廊式结构,可以容纳200人到700人,每层楼各有用途,一楼是厨房,二楼是仓库,三楼是起居室。客家人在此聚族而居,团结互助、同心协力发展壮大。

南靖裕昌楼 吴一凡 摄

近年来,漳州通过文旅产业赋能,不断深化“世遗”土楼活化利用。其中,南靖以政府投资、社会资本参与相结合的模式,累计投资5亿元对50处历史建筑进行修缮保护,举办福建土楼(南靖)保护与活化利用国际建筑设计竞赛,对十座现存的危旧、空壳化土楼进行示范设计,以点带面开创南靖土楼保护与开发新局面。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