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由四川旅游学院、中国通信企业协会联合主办的“2025数字技术与文化旅游发展研讨会”在成都召开。来自政、企、校、研等领域的100余位代表齐聚蓉城,围绕“数字技术驱动文旅产业升级”与“产教融合破解人才瓶颈”两大核心议题展开深度对话。
会议现场 四川旅游学院 供图
在主旨报告环节,与会专家重点围绕数字技术对文旅产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演讲。专家提出,国家文化大数据平台已汇聚超5000万件中华文化资源,应通过“数据活化+场景再造”构建文化基因解码新范式;通过展示沉浸式旅游演艺的全球实践,专家提出了“空间计算+感官互联”重构游客体验的思路;专家还分别从垂域大模型、AI影视制作等角度,充分揭示了智能技术对文旅服务全链条的赋能潜力。
专家们还深入解析了国家文化大数据平台建设方向,探讨了交通工具数字化创新设计,展示了智能交互教学关键技术,提出低空旅游与救援融合方案,发布AI动画短剧降本增效新范式,剖析了数字文旅与线下消费联动路径,共同勾勒出技术驱动下的产业升级图景。
嘉宾合影 四川旅游学院 供图
圆桌论坛直击文旅人才培育痛点。有代表坦言,巴蜀文旅走廊建设中既缺“懂藏羌文化的数字策展人”,也缺“能运营智慧景区的复合型工程师”;相关景区管理局负责人以高海拔景区为例,点出了一线员工普遍存在“冰雪旅游大数据分析能力断层”的问题。
对此,专家们建议推动“数字文旅技能认证”纳入国家职业标准,一些院校还计划开设“非遗数字IP孵化”等跨学科课程。校企协同也成为破解人才瓶颈的关键路径。有专家明确提出,需建立“政策引导-企业出题-院校解题”的闭环机制;并倡议在西部景区设立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探索“淡季数字化技能集训营”等创新模式。
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唯有打破地域与学科边界,推动技术、文化、教育深度融合,方能激活千年文脉的当代生命力。文旅产业的迅速发展对数字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长,应大力推动人工智能等相关专业建设,为数智文旅人才培养注入新动能,推动产教融合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