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动态>

清明假期,吉林省文博场馆参观热度持续攀升,各大文博场馆凭借丰富多样的展览、精彩纷呈的活动以及贴心周到的服务,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体验,掀起了一轮“文博热”。

清明假期第一天,吉林省博物院刚一开馆,大量游客便涌入馆内。据了解,仅清明节当天,吉林省博物院到馆参观人数便达到13225人次。“清明春韵礼敬先贤”系列活动受到广大市民游客的欢迎。在博物院精心打造“奇思妙想考古记”博物馆教育课程中,游客们不仅可以在考古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感悟考古的目的和意义,还能够穿戴上考古专用装备,走进体验区实地感受考古发掘的乐趣。在《张大千、齐白石书画作品赏与鉴》专家讲座里,游客们可以透过大师作品中的笔墨设色、款识印鉴,探寻其中的人文精神与艺术密码。来自浙江的游客林敏慧兴奋地说:“趁着假期来吉林,就想深入了解这里的历史文化和人文风情。吉林省博物院真是让我大开眼界,这里藏品丰富,活动有趣,真是不虚此行!”

清明期间,革命类博物馆、纪念馆成为游客出行参观的热门场地。伪满皇宫博物院(东北沦陷史陈列馆)为迎接清明假期客流高峰,准备了一系列沉浸式红色文化盛宴,进一步提升游客参观体验。除了每天4场公益讲解,游客还可以在讲解员带领下,向抗战英烈敬献鲜花。大型红色舞台剧《炫·墨》之“抗联魂”篇章,成为游客体验的热门项目。《炫·墨》以多元而灵动的艺术形式,生动再现了东北抗联英雄代表——杨靖宇、赵一曼、赵尚志、八女投江群体、李兆麟的壮丽革命史诗,引领游客穿越时空的迷雾,触摸那段烽火岁月的炽热温度。“清明假期前两天,我们已经接待游客3.3万余人次。大家都对《炫·墨》特别感兴趣,我们每天安排3场演出,每场观众上座率都在80%以上。通过演出,游客可以沉浸式体验吉林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伪满皇宫博物院长春植秀文旅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鹏说。

长影旧址博物馆成为市民游客沉浸式游玩打卡的新热门。清明假期前夕,博物馆推出红色系列舞台剧《长歌烽火》,该剧根据长影经典红色影片《上甘岭》《刘胡兰》改编,将英雄的故事搬上舞台。逼真的战火硝烟、激昂的背景音乐以及演员们深情的演绎,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回到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亲身感受先辈们的英勇与坚韧。同时,馆内原有的《保密局的枪声》《白毛女》等经典剧目沉浸式NPC演出也继续上演。来自浙江的游客李洪峰激动地说:“这种沉浸式演出太震撼了,感觉自己就像置身于历史之中,对那段历史的理解更深刻了。”

今年是四平市解放77周年,清明假期,众多游客到四平战役纪念馆参观,聆听英雄故事,缅怀革命先烈。四平战役纪念馆也在免费讲解基础上,开通了“网上祭奠”栏目,方便更多市民游客在网上祭奠先烈、寄托哀思。“今年清明假期,到馆参观的游客较以往有了较大幅度增长,更多市民游客走进场馆,追忆红色历史,感受红色文化。”四平战役纪念馆宣教部主任王璐介绍,清明假期,四平战役纪念馆累计接待游客近1.5万人次。

为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长春市文庙博物馆在清明节当天,举办了“慎终追远 礼敬先贤” 公益文化活动。活动现场,游客们敬献鲜花,表达对先人的追思。活动还设立了留言板,让游客们写下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许。参与活动的市民李先生感慨道:“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既传承了传统文化,又倡导了文明新风,让清明节更有意义了。”

清明假期,吉林省内各地特色鲜明的博物馆,同样是游客休闲出行的热门选择。延边汪清中国朝鲜族农乐舞展示馆以汪清县朝鲜族农乐舞发展历史为主线,通过图文、实物展示及场景还原、实景沙盘和教学体验等形式,详细介绍中国朝鲜族农乐舞的追根溯源、发展演变、表演形式和传承保护,让游客们深入了解这一独特的文化。来自沈阳的游客马娇在朝鲜族服饰展示区驻足观看,“这次到延边旅游,除了在中国朝鲜族民俗园进行旅拍,还到汪清体验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朝鲜族农乐舞的魅力,真是太值了。”马娇高兴地说。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