珞珈山上,武汉大学“书卷染樱”诗意正盛;长江之上,三峡大坝的巍峨绘就壮美画卷;蔚蓝天空下,航空科普等“飞阅之旅”频频出新……记者近日走进湖北,只见“研”途风景独好。特色鲜明的研学旅游基地串联起文化、科技、体育、工业、农业等领域的优质旅游资源。
文化和旅游部近期启动研学旅游基地品质提升试点工作,确定湖北等6省为首批试点省份,以研学旅游基地品质提升“小切口”带动地方构建研学旅游发展生态“大文章”。插上智慧“翅膀”、创新发展模式、释放乘数效应,为研学旅游业态健康发展提供保障,是湖北研学旅游提质的秘诀所在。
插上智慧“翅膀”
正值春暖花开时节,三峡库区樱花怒放,美景如画。位于三峡库区秭归县徐家冲港湾之畔的湖北三峡移民博物馆,迎来一批批研学旅游团。
“博物馆通过历史实物、场景复原、多媒体技术等,沉浸式再现了三峡移民30年的大搬迁、大建设、大发展历程。展厅重点复原了三峡古镇的古街巷、吊脚楼、纤夫拉纤等场景,开设裸眼3D体验展《穿越大三峡》,带游客穿越回三峡水库蓄水前的老归州城。”秭归县文物保护中心副主任宋浪浪向记者介绍。
在湖北,为适应研学旅游需求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趋势,越来越多的研学旅游基地采用高科技手段,打造各类沉浸式体验新空间、新项目,推动研学旅游产业创新。比如,荆门爱飞客航空小镇研学实践基地打造了“航空科技+教育”融合发展的创新平台,荆门东宝圣境山滑翔基地推动“体育+科技+生态”,设计了“飞行安全课”“山地生态考察”等研学项目,宜昌长江游轮则以沉浸式研学为特色,为青少年提供探索水利科技与流域文化的实践平台。
当下,如何通过研学旅游向学生普及科技魅力,受到业界广泛关注。湖北正探索推动科创资源向研学资源转化,积极引导科技企业提供研学新空间。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被誉为“中国光谷”,不仅是武汉的科技创新引擎,更是中国众多科技研发与产业创新的摇篮。坐落在此的新思科技武汉全球研发中心研学基地凭借芯片科技成为研学旅游热门目的地。
“我们依托芯片科普展厅,推出了芯片科普、青少年芯片实践研学课程,帮助青少年从认识芯片到理解芯片,从使用芯片再到设计芯片。同时,与武汉未来科技城联动,为学生提供沉浸式产业生态体验场景。”新思科技有关负责人说,希望让青少年走近“硬核科技”,实现创新创业早期教育实践,为半导体行业培养更多热爱技术、敢于创新的年轻人才。
创新发展模式
当前,“旅游+”在研学旅游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不仅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形成良好产业生态,还有利于促进区域间资源合理流动,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拓展空间。近年来,湖北积极促进旅游与文化、体育、农业、交通、商业、工业等领域深度融合,打造研学旅游发展新模式。
群山连绵起伏,彩色的滑翔伞轻盈穿过云层。近日,一批批研学旅游团在荆门东宝圣境山滑翔基地体验“冲上云霄”的激情。荆门东宝圣境山滑翔基地位于圣境山生态旅游区内,依托圣境山优越的上升气流与开阔空域,成为青少年探索航空体育、气象科学,进行户外挑战的“天空实验室”。
“基地拥有国际认证的滑翔伞飞行场地,配备专业教练团队与模拟训练设施,开发了机库探秘、滑翔伞VR体验、滑翔伞赛事模拟等课程。”荆门市东宝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范艳介绍,荆门将丰富航空科普、航空研学等产品和场景,加强课程内容设计,打造综合性研学线路,推动研学旅游高质量发展。
距圣境山约15分钟车程的爱飞客航空小镇,设有航空展览馆、飞行模拟中心、无人机实训基地。学生可以体验极客之舟“机舱课堂”、幻影球幕影院、飞行营地、航空文化展示带等特色项目。
“好的课程是研学旅游向优发展的重要基础。基地依托航空文化资源,打造了以航空科普为主,党团建拓展、青少年职业规划为辅的一主两翼研学课程体系。”爱飞客副总经理刘冬介绍,未来,将强化研学品牌优势,不断优化课程体系;以亲子游乐为切入口,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抢抓低空旅游风口,打造特色游玩体验,实现学游兼备,学校团体与社会散客的有机互补。
丰富研学体验
旅游业综合带动作用强、溢出效应显著。湖北在研学旅游基地品质提升试点工作中,注重运用非传统研学旅游资源特别是特种资源,切实提高研学旅游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乘数效应不断释放,研学旅游市场进一步拓展。
三峡大坝研学基地依托三峡工程核心资源,打造了坛子岭、185平台、截流纪念园、微缩景观园等室外研学场地,以及三峡建设者文化中心、三峡工程博物馆、长江珍稀鱼类保育中心等室内研学场馆。
“近年来,我们着力打造大国重器研学主题产品,在寓教于乐中强化青少年爱国主义理想信念。同时,串联周边自然景观、人文遗迹等景点,打造兼具教育性与趣味性的研学旅游线路。截至目前,基地累计接待研学旅游青少年达20万人次。”三峡大坝研学基地副经理任芬说,基地将加强与相关研学组织的合作,联动有关地区推出“长江三峡研学之旅”线路,打造长江三峡国家级研学品牌。
前不久,光谷有田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迎来了2500余人的研学旅游团。基地山、水、林、田、湖、草和谐共生,内设农事劳作区、草坪露营区、自然探索区、野炊篝火区、水上活动区等多个特色主题区,体验丰富。
“基地体验课程内容丰富多彩,师资教辅人员持证上岗,安全保障体系完备。”长江流域研学旅游联盟旅行社委员会主任、武汉学知研学旅行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雪岚说,学生可以在基地动手搭帐篷、搞野炊,解锁不一样的研学旅游体验。“我们将劳动实践活动分为会做、善做、乐做3个维度,希望孩子们在劳作中提升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
在宜昌,市青少年综合实践学校也是市青少年实践教育基地。宜昌市青少年综合实践学校分管研学的副校长王明铸介绍,目前,宜昌构建了“互联网+研学”体系,上线“三峡宜昌研学旅行网”,实现线上预约、选课、监控、评价等“一网通办”。同时,建立全市研学旅行监控中心,实现“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城”。2024年,宜昌全域研学人数超95万人次。
“对标研学旅游基地品质提升试点工作要求,我们将继续优化试点流程管理,建立‘预评估+多元核验+动态公示’机制。核验环节动员家长、学生代表参与,确保评估多维客观,强化社会监督与品牌建设。”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湖北将强化品牌辐射效应,按地域特色分类打造红色研学、地质研学、科创研学、长江研学等主题品牌集群;依托长江流域研学联盟,筹备成立省旅游协会研学分会,推动客源共享与线路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