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脚下,炊烟袅袅,年味正浓。春节期间,北京延庆井庄镇三司村这个长城脚下的古村落披上了节日的盛装,用600多年的历史沉淀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吸引着八方游客。
清晨,位于三司村巷子深处的原乡里民宿非遗工坊里,柏木熏炉揭盖的刹那,蒸腾的热气裹着肉香扑面而来。柏木熏肉第三代传承人李向永用锅铲翻动肉块查看成色。“肉马上就好。”李向永擦着汗笑着说道。
“柏木熏肉是延庆三司村的传统美食,已经传承了上百年。”李向永介绍,这种美食以上等猪肉为原料,慢慢熏制出来,肉肥而不腻、柏香馥郁,深受当地村民和游客喜爱。
“把精气神儿都舞出来!”这边熏肉刚起锅,那边院子里的旱船已舞动起来。从正月初一到初六,这里一直有舞旱船表演。“氛围太棒了!我感觉自己就像回到了小时候,浓浓的年味让我倍感亲切。”来自天津的游客谢女士边拍照边兴奋地告诉记者,她和家人一起参加了村里的巡游活动,还体验了版画制作和旱船表演,玩得不亦乐乎。
今年春节期间,住石头村,吃柴火饭,在乡村民宿过大年,探寻非遗之美,成为不少城市居民过年的选择。
“今年春节,回头客超过一半。”在原乡里民宿非遗工坊,记者遇到了正在忙碌的曹一勇,他是这家民宿品牌的创始人,“我们民宿不仅仅提供住宿服务,更致力于挖掘和展现三司村的乡土文化和非遗魅力。通过与村民的紧密合作,我们共同挖掘和传承了柏木熏肉、延庆旱船等非遗项目,让游客在品味美食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和感受这里的民俗文化。”除了非遗工坊,原乡里民宿还在村里设有生活体验馆、长城书屋等公共空间,游客可以在这里制作手工文创、阅读长城故事。值得一提的是,原乡里民宿的管家、厨师及大多员工都是当地村民,他们不仅为游客提供贴心的服务,还积极参与到民宿运营和乡村非遗传承中来。
近年来,三司村依托丰富的历史遗迹资源,深化“民宿+”多元业态发展,发展乡村民俗旅游,联动销售特色农产品,拓宽村民增收渠道。“未来,我们想要把三司村打造成长城生活主题的乡村博物馆。”曹一勇展望道,民宿是一个流量和信息入口,它连接着市场与乡村文化,“我们希望让三司村内的资源实现组团发展,不仅让游客体验到纯正的乡土风情,也帮助当地村民增加收入,实现民宿与乡村的深度融合和可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