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小小的寿山石印章上,竟能雕出这么多不同字体的‘福’字,实在是太厉害了”“端详着印章上篆刻的‘福’字,可以真切感受到印石艺术的魅力”……春节假期,位于福州市的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以下简称“博览苑”)热闹非凡,大厅正中央的一件寿山石作品《百福献瑞》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驻足观赏。广东游客张女士和她妈妈也是一边观看、一边啧啧称赞。
“《百福献瑞》以福字为主题,在100方寿山石印章上篆刻出100个福字,寓意‘百福齐来,瑞气盈门’,祝愿市民游客在新的一年吉祥如意,福气满满。”国家级非遗项目寿山石雕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冯伟说。
走进博览苑第四进院落,正厅中间的大桌上摆放着“满汉全席”。“这些‘满汉全席’包括八宝饭、佛跳墙、肉燕等特色美食,均由寿山石雕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孙兆勇雕刻而成,体现出福州古厝里浓郁的‘福味’。”博览苑主办单位——福建省艺术馆(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馆长何微介绍,为了让市民游客感受到更多“福味”,博览苑还推出了连江鱼丸、耳聋伯元宵丸、畲族乌饭等特色美食制作互动体验活动。
活动现场,福州百年老字号——“耳聋伯”第四代传承人林威一边忙着包元宵丸,一边与游客互动,只见他一压一折间,圆滚滚的元宵丸便成型了。“我家的元宵丸皮薄馅多、饱含油脂,外皮香糯可口不粘牙,内馅酱香十足。”林威说。
“春节期间,博览苑推出了非遗馆里过大年主题展演、新年画作品迎新展等活动,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在馆内赏‘福器’、尝‘福味’、品‘福酿’、沾‘福气’、交‘福运’,可谓五‘福’呈祥。”福建省艺术馆馆长陈秀梅介绍。
博览苑“福酿”部分集中展示了福建省与酒相关的非遗代表性项目,如酿造酒传统酿造技艺(红粬黄酒酿造技艺)、连江下濂地瓜烧酿造工艺、建瓯酱香型福矛窖酒酿造技艺等。活动现场还设置了“飞花令”互动游戏,每张竹桌上各摆放一坛米酒,邀约市民游客玩游戏、品美酒。
福建省级非遗项目连江下濂地瓜烧酿造工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林灼华说:“这项酿造工艺包括‘三红、六透、三蒸’,其中‘三红’即选用红土、红皮、红心的地瓜……希望更多人了解连江下濂地瓜烧的独特魅力。”
博览苑里,“古厝里的年俗”——非遗馆里过大年主题展演活动也在同步开展,闽剧、越剧(尹派)、东山铁枝木偶戏等精彩节目轮番上演,将新春佳节的氛围感“拉满”。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福建省实验闽剧院闽剧演员邓振辉与搭档表演了闽剧传统剧目《荔枝换绛桃》,精彩的演出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沉浸其中。邓振辉说:“希望更多人了解闽剧,让传统文化越来越深入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