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动态>

“金坛刻纸和直溪巨龙分别对应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哪个门类?”“这些门类为什么要加上‘传统’和‘民间’的字眼?”“眼前的这一幅刻纸、一条龙,传递的是什么呢?”……近日,“非遗过大年”系列研学营活动在江苏常州金坛茅山东方盐湖城景区举办。

在活动首日的“非遗第一课”上,常州市金坛区茅山民俗文化研究会会长王群为孩子带来了一堂生动的非遗入门课程。孩子们踊跃参与互动,王群一边鼓励孩子,一边为回答正确的孩子发放奖品。

“如今,传统文化的氛围愈发浓厚,一些简单的非遗知识孩子很快就能回答上来。比如,他们知道金坛刻纸与‘纸’有关,自然就联想到‘传统美术’门类,但是再深入问下去,大多数孩子就回答不上来了。”王群说,为了让孩子对非遗的了解更深入一些,此次研学营活动,孩子可以接触到多个常州非遗项目,涉及传统舞蹈、传统美术、传统音乐、传统技艺等门类。通过“第一课”这样的探究性学习,可以引导孩子们凭借已有的知识储备,运用独立的解题思路,深入理解非遗的内涵和传承的意义。

在活动的金坛刻纸非遗大师见面会上,金坛刻纸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杨兆群带来了刻纸作品《大运河》的雏形,并与孩子们交流。几十年的刻纸经历、惟妙惟肖的刻纸作品,让杨兆群成了“人气王”,孩子们围着他问个不停。

“看到这么多孩子对非遗感兴趣,我感到非常欣慰。他们以后还可能会更喜欢非遗,甚至传承非遗,这便是举办非遗研学营的意义。”杨兆群说。

孩子们认真欣赏金坛刻纸作品 受访者供图

研学营期间,孩子还在边学边玩中,学习直系巨龙的舞龙技巧,通过捡柴、洗蒸糯米、舀酒封酒,体验封缸酒传统酿造技艺的部分环节。

茅山东方盐湖城景区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此次“非遗过大年”系列研学营活动不仅邀请了非遗传承人以及专业讲师开设非遗课堂,还推出了写福字、换华服等丰富的年俗体验以及长街宴、包团子、非遗年夜饭等年味美食环节。“研学营活动开设了5期,共吸引500多组家庭报名参加,其中95%来自省外,且多数是第一次接触常州地区的非遗。”

“我们一家是带孩子从北京特意赶来的,这是中国春节申遗成功的第一个春节,我们希望这个年过得更有意义。”家长韩先生说。

王群介绍,今年是乙巳蛇年,茅山又叫“巳山”,“巳巳如意”这个祝福词语在茅山有了时间和空间的双重含义。此次非遗研学活动,也让全国各地的孩子感受到茅山特有的非遗年味。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