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从良渚到三星堆,从南昌起义到渡江战役,从南京长江大桥到青藏铁路……长江孕育了灿烂辉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了激昂向上的革命文化,创造了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长江江苏段风光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供图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启动建设以来,各地立足打造中华文化重要标志,积极推动文化遗产整体性、系统性保护,深入挖掘阐释长江文化内涵,创新讲好长江故事,以跬步千里的精神,为世人描绘一幅传承中华文脉的“千里江山图”。
保护为先 守护文脉
文化遗产整体性、系统性保护是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首要任务。各地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守护长江文脉,取得积极成果。
长江流域人文底蕴深厚,构筑了中华文化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在湖北考察时强调,系统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加强长江文明溯源研究和传播展示。”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方勤说,湖北牢记重要嘱托,积极提升已开放的屈家岭、盘龙城、铜绿山、苏家垄等6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服务能力,加大了已立项的石家河、郧县人等5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以及湖北考古博物馆等的建设,以打造荆楚文化高地。
青海强化非遗保护传承,以格萨尔文化(果洛)生态保护区、藏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等为龙头强化整体性保护,成立长江文物资源普查小组,开展文物资源调查,推动长江源头生态保护与文化遗产综合展示廊道建设。
四川深化长江上游文物考古发掘,印发《三星堆文化遗址保护利用总体方案》,联动重庆加快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建设,扎实推进丝绸之路南亚廊道、蜀道、茶马古道等文化线路保护展示。
“长江文化整体性、系统性保护的亮点颇多。”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南京长江文化研究院首席专家贺云翱说,在规划引领、考古发掘、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利用、革命文物保护、非遗传承与活化利用、长江文化内涵主题展览、跨区域跨部门协作、数字化技术应用等方面都有成果。
长江流域生态资源丰富多样,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近年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在长江流域得到生动体现。青藏高原三江源,水草丰润;长江三峡,治水、护岸、修山、良田、绿城、保林齐头并进;湖南岳阳,左右岸、上下游连片整治取得成效;江西九江,实现水美、岸美、产业美、环境美;长江入海处,湿地飞鹭,生机盎然……值得一提的是,西藏在长江源头以及多个关键生态节点设置智能监测设备,收集水质、气候、生物多样性等数据并进行大数据分析,发现异常可以立即提醒。
挖掘阐释 延续文脉
长江流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高度富集的区域。近年来,各地积极挖掘阐释长江文化,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注入更加深厚和丰富的内涵。
长江流域文化灿烂多姿,羌藏、巴蜀、滇黔、荆楚、湖湘、赣皖、吴越地域文化源远流长、各具特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自觉承担起挖掘阐释长江文化、延续中华文脉的使命,采取诸多务实举措。
云南对长江流域的历史、文化、生态以及民族文化、地方戏曲、传统手工艺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开展了岩画、石棺葬、滇文化遗存等专题研究;重庆实施巫山龙骨坡遗址第五阶段发掘工作,积极推动川渝地区巴蜀文明进程研究,联合四川、陕西开展蜀道考古调查研究;浙江实施吴越文化保护传承发展工程,加快推进上山遗址考古研究,实施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研究。
各地还积极成立研究机构,做好长江文化挖掘阐释。如,湖北省委宣传部联合武汉大学共同发起成立长江文化研究院;南京市委宣传部联合中国经济信息社共建南京长江文化研究院。此外还有扬州大学长江文化研究院、安庆师范大学长江文化研究院等。
南京长江文化研究院2024年12月发布的《长江文化蓝皮书:长江文化发展报告(2023—2024)》显示,截至2024年5月,中国知网收录的“长江文化”主题学术论文已达965篇。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处副秘书长任慧说,总体而言,各地更加重视长江文化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格局中的重要地位。注重在长江流域丰富的文化样态和内容中,发掘有利于做大做强中华文化重要标志、高扬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
讲好故事 弘扬文脉
加强宣传引导是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各地积极深入解读国家文化公园理念,加强长江文化立体传播,形成长江文化品牌。
三江源、虎跳峡、丽江古城、都江堰、三峡、岳阳楼、黄鹤楼、采石矶、燕子矶,长江串起了壮丽山河,贯穿着古今文脉。纵观长江沿线,随处着笔便是美丽华章。各地依托丰厚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在讲好长江故事上做足了文章。
四川举行长江文化主题宣传推广活动,召开嘉陵江文化旅游联盟年会暨风景道建设推进会,开展嘉陵江旅游风景道采风活动,联合重庆举办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等。
湖北会同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沿线省区市开展“沿着长江读懂中国——万里长江行”主题宣传推广活动,探访团从长江源出发,行程万里,最终抵达长江入海口,全过程解读和全媒体平台传播,让长江文化走入人们生活。
江西联合长江沿线11个省市举办长江经济带优秀群众文艺团队展演活动,推动建立长江流域文化馆协作机制。
安徽围绕弘扬传承长江文化创作黄梅戏《献船》等;举办长江文化论坛和李白诗歌节、长江文化艺术交流周等。
江苏组织遴选“长江百景”,发布“水韵江苏”长江文化旅游精品线路,推动建设扬子江世界级城市休闲旅游带。
“近年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有三方面让人印象深刻。”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傅才武说,一是各地高度重视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都认识到了要把长江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现代文化价值;二是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项目有序推进,如开展上海“长江口二号”古沉船考古、古蜀文明保护传承二期工程;三是学界对长江文化的深入研究,推出了一大批著作、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形成了又一个长江文化研究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