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臭小鬼!不许在我脸上刻字!”
被面前嘈杂的脚步声吵醒的时候,我看到一个小孩正向我走来,“不会又要在我们脸上刻上自己的名字吧?”我心里只有这一个念头。但我没有感受到熟悉的疼痛感,只感受到一股掌间的温润,接着见他转头向身后的女士大喊:“妈妈,这里刻了字。可是我们老师说长城是文物,不能在长城上乱刻乱画。”
文物?那不是住在玻璃罩子里、打着灯,躺得四平八稳的家伙们么?没想到有朝一日我也能获此殊荣。或许叫我古物更确切一些,和将军们待久了,总觉得这些称呼过于文绉绉了。
其实我也只是一块普通的砖,出生于隆庆年间。当被放置在这崇山峻岭间的时候,我猜自己一定正做着比其他同类更有意义的事,因为我看到了许多身着铠甲的人。后来我才知道他们是抵御外敌、在战场上为国效力的一群人,他们是将士,更是英雄。他们经常在我面前走动,偶尔聊天,从他们的聊天中,我知道现在是隆庆年间,赋予我光荣使命的人叫作戚继光,是人们口中的“抗倭英雄”。因为他的建议,我成为构成长城墙体的一块砖,不过那时我还不知道自己究竟有什么用。
我听到飞鸟的谈话,原来我和同伴们构成的这面墙,有防御外敌的作用,并且人们早就有以墙作为军事防御工程的思考。西周时期有周幽王为博美人一笑,在城墙上“烽火戏诸侯”;春秋战国时期有各国修筑长城互相防御;在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人们更意识到这面墙的不一般,于是各朝各代都有修缮长城这一事项。从秦到现在已经很久了,但是我对过去的时间没有概念,只知因饱受自然风化、酸雨腐蚀、铁器击打,甚至是火药轰击,原来的长城残破不堪,所以我和同伴们才有幸来到这里。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常看到戚继光忙忙碌碌,那时他受命督修蓟镇两面御敌的砖石长城,该部分起于山海关,止于渤海所(即如今的怀柔黄花城东)。他还修建了一个中部可供士兵驻守、存放粮秣和兵器,上部供守城士兵遮风避雨的台子,名为“空心敌台”,其在后来的防御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这样文治武功的名将在当时可不少,与戚继光一样在外抗倭,在内修筑长城御敌的大将谭纶,在修筑长城时采纳了戚继光的建议,同样修建了空心敌台。从此,当敌人再犯时,他们的弓箭难以射到我们的士兵,他们的骑兵却易受到我方火炮的攻击。虽战火肆意,但在这墙内的将士们常常喜笑颜开,我从他们口中听到了我从未见过的一种生活:安居乐业。不知从何时开始,我好像很久都没见到戚将军了,面前的将士换了一批又一批,我知道我再也见不到他们了,但我也知道,他们会以其他方式在世间长存。
再后来,我旁边的同伴告诉我,据说越来越多的同伴亲眼看到了安居乐业的生活。不知何时开始,更多关口成为各民族进行农、牧两大经济,以及文化系统交易的场所或中心,有的区域逐渐发展成为长城沿线的重要城镇。我所在的地方一定非常强大,才有足够的包容。在这个越发和平的年代,我们构成的长城不再只是阻隔外来者、保护国土的利器,还发挥着促进多元经济、文化交流共赢的重要作用。
还记得1618年,在我将近知天命的年纪时,我得知了一个趣闻:以彼特林为首的俄国特使们来到北京,在后续的旅行日记中对长城的雄伟进行了记载。但我不曾见到他,因为那时长城戒备森严,出入需要安检。彼特林在过安检时不太配合,被关入临时囚牢,后来官员们看到合法文书,知道其中存在误会,才将其放出。1792年,在我两百多岁的时候,我的一些同伴曾看到英国来的使者。英国政府任命乔治·马戛尔尼为正使,其一行人以贺乾隆帝80大寿为名出使中国,据说这可是西欧各国政府首次向中国派出正式使节。英国画家威廉·亚历山大作为制图员跟随使团一起出使,沿途画下所见到的人物、建筑和各类场景。他们在离开北京赴承德避暑山庄的途中参观了长城,还配以小段文字说明。
像这样有关文明交流的故事我还听过、见过很多,因为安定,长城在那时候多了些许独特的美学意义,向世界展示着民族的智慧与东方大国的气魄。但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清政府的腐败统治下,国门被外来炮火击穿,我仿佛又回到了几百年前战争频发的时代,只是曾经主要以冷兵器为主的战争变成了如今攻击性更大的武器。在难以抵挡的入侵之下,没有人来修缮长城了,也没有人会从我们面前经过了。如果有人搜寻当年的照片,会发现那是个满目疮痍的年代,我和同伴们构筑的长城与那个时代一样,尽显沧桑。
我失望也期待。灾难当头时,我和我的同伴们看到了一代代仁人志士的出现,他们一次次失败又一次次重来。1931年,我已经三百多岁了,“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入这个国家的东北地区,后把侵略的矛头指向长城各关口。一年半后的古北口战役是我们见证过的长城抗战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最为惨烈的战役。“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在古北口战役的鼓舞下,田汉、聂耳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激励更多人站出来,团结一致、共赴国难。我曾听说“小白龙”白乙化多次在鹿皮关与敌军交战,直至殉难于此。我没有见过他,但是我见过很多无名战士,也在几百年前,常常见到身着盔甲的将士们。我想,大概是“戚将军”又回来了,虽然容貌有了变化,但骨子里那股英勇气概却丝毫不减。
当东方雄狮再一次崛起,国家繁荣、民族昌盛,我想这正是我和同伴们所期待的!同时,我也终于亲眼见到了曾经听闻无数次的“安居乐业”究竟是何等情景。时间过得太快了,这个世界每一天都在悄悄变化着,我也和同伴们一样,我们被修缮得很好,变得漂亮而坚固。我已经记不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每天我都会看见成千上万的人从我面前经过,他们拿着新奇的设备对着我,说要把我的样子记录下来;他们念叨着“不到长城非好汉”,我知道这句话也来自一位英雄;我看到每个人的脸上都喜气洋洋,充满活力,就像曾经打了胜仗的战士们。现在可真是一个好的时代,每天都可以看到人们脸上的笑容。
曾经的我们象征着防御,现在的我们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的符号。几百年来,无数故事在我们面前发生,也深深与我们相融,我们与这个国家一同,从战火纷飞的年代走到繁荣富强的今天,我们历经的那些年是辛酸的,也是凝聚了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风雨吹不倒我们,沧桑巨变打不垮我们,我相信这个国家的儿女永远万众一心,凝聚成梦,无论在哪个时代,中华民族之魂都会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