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产业>

近日,第三届中国支线航空暨文旅融合发展大会在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召开。大会由中国航空运输协会、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公司共同主办,旨在推动“干支通、全网联”服务模式创新,促进国产支线飞机推广使用,助力乡村振兴和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大会现场 主办方 供图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副主席杨进在致辞中介绍,内蒙古拥有辽阔的地域、适宜飞行的气候条件,跨越三北的区位优势,数量众多、类型丰富的机场,以及需求旺盛的航空旅游市场,具备支线航空和通用航空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内蒙古在探索支线航空发展等领域取得了不少成绩,支线机场之间的联通率达38.9%。截至目前,内蒙古“支支通”共运营航线47条,累计运送旅客超过500万人次,实现盟市全覆盖。在推动航旅融合方面,内蒙古以链式思维抓产业,集中精力打造8大产业集群和16条重点产业链。去年,内蒙古接待游客2.3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350亿元,16条重点产业链实现产值1.4万亿元。

中国民用航空局总工程师殷时军介绍,支线航空是国内航空运输网络体系的重要基础,在提高边远特殊机场通达性、实现国产民机多飞多用、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内蒙古民航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运输规模稳步提升、支线航空实现“区内成网”,涌现出一批以鄂尔多斯、乌兰浩特为代表的航旅融合创新典型案例和最佳实践。内蒙古不断探索行业发展新路径,做深、做实“干支通、全网联”航空运输网络体系建设,合力打造航旅融合示范区。

中国航空运输协会理事长王昌顺认为,发展支线航空,在行业层面,需要深入推进跨航司的航线网络高效衔接,深入推进机场和航司的设施共用、信息资源共享,持续创新航司、机场与OTA等平台“机票+”产品;在跨行业层面,需要发挥民航优势,推动完善民航+其他交通方式,打造“民航+旅游”“民航+文化”品牌。

大会期间,主办方发布了《国内通程航班服务规范》相关团体标准内容、《中国支线城市航空通达性报告(2024)》等,启动了跨航中转“一张单、一次支付”试运行。与会嘉宾围绕支线航空与低空经济、支线航空发展与文旅融合、支线航空运营与服务实践、创新支线航空模式与积极扩大航空人口、促进“两翼”齐飞与培育发展民航新质生产力等主题进行交流。圆桌讨论环节,部分嘉宾就“推广国内通程航班 提升城市通达性”进行探讨。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