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与湖泊相映照,真是美不胜收。”来自上海的游客关女士边感叹边拍照。远眺青色的白沙山、轻抚温柔的湖水、骑着牦牛打卡拍照……盛夏时节,位于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布伦口乡的白沙山—白沙湖景区人头攒动,不少游客来到这里,欣赏气势恢宏的壮美奇观和落日余晖的别样美景。
开辟增收路
“以前村里人主要以放牧为生,现在大家都能吃上‘旅游饭’了,生活越来越加克西(柯尔克孜语意为‘好’)!”谈及现在的幸福生活,家住布伦口乡恰克尔艾格勒村的柯尔克孜族小伙赛米笑得格外开心。在他看来,正是因为当地大力发展旅游业,才使牧民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活,促进了当地群众与祖国各地同胞间的交往交流交融。
赛米家的村子紧挨着白沙山—白沙湖景区,壮美的自然景观长期以来吸引着无数游客的目光,被称为“帕米尔高原的蓝眼睛”。每到旅游旺季,赛米和附近的乡亲们就牵着自家的牦牛来到湖畔,按照当地统一的定价,为到访游客提供骑牦牛旅拍服务,赚取一笔收入。
游客在白沙山-白沙湖景区打卡 本报记者 陈晨 摄
布伦口乡海拔3200米—3700米,属于高寒山区牧区、边境乡,被称为“云端之乡”,这里的村民主要以畜牧业为生。近年来,布伦口乡以古丝绸之路、白沙山、白沙湖、喀拉库勒湖等自然资源和多元民族文化为依托,逐步建设提升涉旅基础设施,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带领当地众多牧民实现增收致富。
“我们结合自身资源特点,全力打造以白沙山—白沙湖为主的旅游景区,带给游客‘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体验,同时,为村民开辟一条增收的新路子,让大家小康生活越过越美!”布伦口乡党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富民有成效
白沙山由大大小小的10多座连绵起伏的山丘组成。青色的山体被白沙所覆盖,每有风吹来,山上就会发出响声,因此又称为“响沙山”,是一道奇特的自然景观。白沙山前是布伦库勒湖,山后是恰克拉克湖,布伦口水库修建后与布伦库勒湖融为一体,形成了白沙湖。
白沙山和白沙湖共同组成了白沙山—白沙湖景区,与不远处的公格尔九别峰共同组成了一幅雄浑壮美的奇特景观,令众多到访游客如痴如醉、流连忘返。
“我们持续加大对游步道、旅游厕所、旅游标识牌、观景台、停车场等的建设和管理力度,规范景区商铺的运营,定期对涉旅从业人员进行标准化培训。”布伦口乡党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还通过招商引资方式丰富景区的餐饮等业态,让游客能走进来、住进去、吃得放心、玩得开心。
同时,布伦口乡组建打造了一支特色骑游旅拍队伍,培养了一批懂旅游、会经营的旅游产业能手,带动更多村民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分享旅游业发展的“甜蜜果实”。“村民们的增收致富意识很强,仅摊位一项就供不应求。”在布伦口乡党委相关负责人看来,当地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为村民们拓宽了就业渠道,取得了显著的富民增收成效。
据统计,2023年布伦口乡旅游业产值4886.79万元,同比增长325.78%,游客97.7万人次,同比增长344.08%。旅游业的高速发展有效辐射带动附近334名村民就业,其中就地就近就业的村民达316人。
“每年5月到10月,来白沙山—白沙湖旅游的人特别多,每天都能有400—500元的收入。”赛米说,周边村子的一些村民还搞起了售卖羊肉串、刨冰酸奶等生意,大家的收入都提高了,有些人还偶尔能说两句其他省份的方言,拉近了与客人的距离。
完善产业链
近年来,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深入实施“旅游兴州”战略,持续稳增长、抓项目、促转型、强动能,着力培育新的增长点,进一步唱响“山”的强音、做足“水”的文章,切实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有效增强了文化和旅游的吸引力、影响力。
近年来,以白沙山—白沙湖景区为核心的区域也成为众多游客喜爱的热门旅游目的地,带动了沿线涉旅业态的发展。
“这里的风景太美了,满足了我的期待。接下来我们还准备去白沙山—白沙湖看看,领略一下帕米尔高原的独特景致。”在奥依塔克镇旅游服务区品尝完鲜美的新疆美食“缸子肉”后,上海游客张合便跟亲友一行开启了为期半个月的“帕米尔之旅”。
“我们村里有不少人都选择在旅游旺季的时候到服务区工作,既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还能获得一份收入,现在生活确实越来越好了。”现年32岁的阿力木扎是奥依塔克镇奥依塔克村村民,此前他和众多村民一样,外出广州、成都等地打工,现在家乡的旅游业发展起来,他和不少朋友都选择回到家乡,找到一份比较满意的工作。
“旅游发展就是要让更多群众受益,让各族同胞都能顺势搭上旅游发展的‘快车’,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布伦口乡党委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是新疆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接下来,布伦口乡将围绕白沙山—白沙湖等景区覆盖的区域持续做好各项旅游基础设施完善提升工作,加快推进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工作,让到访游客更加舒心自在地体验帕米尔风情,继而带动当地牧民群众增收致富,深度促进各族同胞交流交融,推进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