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产业>

“这些兵马俑工艺品将漂洋过海发往荷兰。”日前,记者走进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俑村,看到51岁的杨晓娟正忙着为发往海外的货物打包装箱。从事兵马俑工艺品制作工作近20年,杨晓娟认为自己不仅是在经营一门生意,更是在传承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遗产。

“我清晰地记得在我上小学的时候,父母和姐姐都会去兵马俑发掘现场给考古队帮忙。”1974年3月29日,在临潼西杨村的一座果园里,村民挖井时挖出一些陶俑碎片。随着考古工作的展开,包括兵马俑在内的大批珍贵文物陆续面世。这些体型高大、造型精致的兵马俑给年幼的杨晓娟留下了深刻印象。

1999年,借助毗邻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地理优势,杨晓娟两口子在自家小院里开起了“秦脉雕塑工艺厂”。他们日复一日地揣摩、研究,不断探索和创新工艺品制作技艺。

“制作一件成人大小的兵马俑工艺品并不容易。做造型、制泥胎、阴干、焙烧等,耗时两三个月,很考验功力。”杨晓娟说,尺寸比例和姿态神韵,全靠造型师手上的功底,火候的拿捏也很有讲究。

“随着旅游业不断升温,我们发现不少游客对关中的窑洞建筑很感兴趣,对亲手体验制作兵马俑更有兴趣。”2017年,杨晓娟和丈夫把自家的几孔老窑洞翻新改造后,建起了一家名为“秦俑村窑洞庭院”的特色民宿,吸引了很多国内外游客。聪明好学的杨晓娟每天还跟着导游和游客学习外语,方便自己向游客讲述兵马俑的故事。

杨晓娟的儿子庞晨也跟着父母一起在村里烧陶俑。“看着家乡的手工艺品走出国门,我觉得特别骄傲。”庞晨说,他们年均接待外国游客4000余人次,制作的兵马俑工艺品已销往40多个国家和地区。

记者观察到,随着近期入境游客增多,不少外国游客在参观完兵马俑后选择来到杨晓娟的工艺厂体验。

从选土到泥胎的制作、烧制、彩绘,每一步都细心认真……在杨晓娟的指导下,不少游客还亲身体验了兵马俑工艺品制作。“在土窑洞里亲手制作一个兵马俑,我感觉很有意思。”美国游客香农看着自己制作好的陶俑开心地说。

杨晓娟与秦俑的故事是秦俑村发展的缩影。白墙、灰瓦、青砖、古铜色门窗,一排排关中民居建筑分外别致,石榴、柿子、花墙、清幽的小径,一处处美景装点着古朴的村落。为了配合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前期工程改造,秦俑村从2003年开始规划,逐步成为城乡统筹发展样板村。

“目前,全村70%的村民从事餐饮业、旅游服务业,开办农家乐100余家,民宿客栈60余家。”秦俑村党支部书记杨临潼说,千年瑰宝兵马俑是一个窗口,透过这个窗口,陕西历史文化的魅力被放大了,秦俑村最吸引人的文化内涵也被放大了。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