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产品的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均为旅行社。旅行社可进入云南途安旅游保险平台或昆明数字旅游保险平台提交投保信息,分别在旅行社责任险和意外险的基础上自愿选择附加上述两项产品。在承保期间内发生保险事故后,可直接向产品承保平台或保险公司提出赔偿诉求。
多家OTA数据显示,本地游是今年清明假期的主题,宅酒店仍是很多消费者的选择。不少酒店顺势推出新产品吸引客人,带游客共赴春日之约。但是,从多地的假期数据可以看出,受疫情影响整个旅游市场不是太“旺”,酒店也很难独善其身。眼下,花事正浓,面对诸多挑战,酒店人正继续努力,吸引更多客人。
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的助企纾困政策,实行阶段性缓缴养老保险费、加大失业保险支持稳岗和培训力度等,是通过更有力度的政策杠杆为企业减压纾困的有力举措,特别是缓缴养老保险费,对于缓解企业资金压力非常有效。
随着元宇宙概念的大火,各行各业都纷纷入局这场数字化盛会。这也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景区打破常规、拥抱数字经济、创新营销手法、不断寻求新突破的努力,也为未来打开了更大想象空间。“有市场基础的、文化属性强烈的数字藏品背后有着巨大的商机,而这也是景区快速切入元宇宙的契机。”
“近期疫情反弹,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诸多困难,我们打算趁这个‘冷静期’好好研究转型升级等问题,‘充充电’‘动动脑’‘热热身’,用更好的产品、更优质的服务和更有创意的方案为公司恢复发展储能。”上海朱家角古镇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强道出了当前文旅企业管理者心声。
疫情防控措施升级,但城市不能停摆,作为一家国企,紫金山庄酒店更不能在此时选择“躺平”,在积极、科学配合防疫政策的同时,也需用实际行动去“促生产”。“托娃套餐”就瞄准了双职人员家庭的工作日带娃问题,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
近日,海昌海洋公园控股有限公司发布的2021年度财报显示,由于旗下资产出售,2021年度利润大幅增长。出售资产是文旅企业在重压之下的一种求生方式,更重要的是,企业调整战略布局,有的放矢,发力轻资产运营模式,积蓄力量,增强韧性,等待行业回暖复苏。
在多方政策托举下,餐饮业正全力应对困难期,一些具备强大自我修复能力的企业,或将抓住自我变革的“窗口期”渡过危机,迎来“暖春”。
近段时间,因本土疫情波动,多地宣布中小学暂停线下教学,改为线上教学。一些酒店“网课房”套餐纷纷上线,其中一系列精准服务,让很多家长动心,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关于酒店“托娃”的讨论一度登上了各大网络媒体的热搜榜。
受疫情影响,旅游企业的经营活动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为帮助旅游企业渡过难关,从中央到地方,先后出台系列纾困政策,持续加大财政、金融、税收、就业等政策支持力度。如何推动助企纾困政策落实落地成为全国两会期间部分代表委员关注的话题。
一年之计在于春,各大主题公园近期陆续开始发售年卡。在延续以往政策的基础上,如何推陈出新,如何以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体验增强用户黏性?念好年卡这门生意经,对于主题公园口碑和品牌形象都有重要意义。
3月,春风送暖,草长莺飞。和春天一起回归的还有各地绚烂的花海。一直以来,踏青赏花都是游客春季出游的重要主题,疫情之后,这一需求出现了哪些新的趋势?旅游企业赏花游产品如何做出不同?
2022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历史新高,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毕业生就业面临双重压力。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如何转“危”为“机”,促进毕业生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提升行业就业率,是当前摆在高校面前的一道难题。为此,沪上各大旅游院校积极应对,采取多种措施,为毕业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从中青旅、凯撒旅业和众信旅游3家上市传统旅游企业日前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可见,除中青旅扭亏为盈外,另外两家依然处于亏损状态,而且面临着资金缺口,走出新冠肺炎疫情给市场带来的“阴霾”还需时日,业者们仍在苦苦寻找度过“寒冬”迎“暖春”的方法。
日前,为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惠企纾困工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精神,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按照“景区自愿”原则,动员全省3A级及以上景区对游客施行首道门票免费。全省共有226家景区参加2月16日—3月31日的首道门票免费活动,占全省收费A级景区的82%。
借助交通建设的丰硕成果,在线旅游企业和旅行社一方面助推智慧交通,便利游客出行,一方面开发交旅融合产品,丰富市场供给。
创新是我国酒店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但很多酒店的创新仅仅是围绕产品和接待服务进行的模仿式、封闭式创新,没有跳出酒店业来考虑创新的问题。酒店业可以采用开放式创新的策略,以更广阔的视野、更跨界的资源来探索更新的路径。
对于多数酒店人来说,2021年,因疫情波动导致业务骤降,酒店失去了很多提升业绩的机会。但是,从日前锦江酒店、华住、首旅如家相继发布的2021年度财报数据来看,三家酒店集团的营业收入均实现了两位数的同比增长。
《中国旅游报》社有限公司简介 | 版权保护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通知公告
中国旅游报 中国旅游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887号 京ICP备05019093号-4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发布许可证:101200603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5168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