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专题>

近期,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的2022年“天府旅游名县巡礼”集中采访宣传活动走进乐山市市中区。媒体团成员通过实地参观、现场体验、听取介绍等方式,详细了解了该区获评“天府旅游名县”一年来的提升建设成果。

一年来,市中区围绕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核心区”总体定位,坚持“文旅兴区、产业强区”发展主线,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化文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名佛、名城、名县”三位一体,推动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融合发展,全区旅游总收入和接待游客人次增速10%以上,取得了明显的提升建设成效。

着力产业发展

增强文旅“贡献度”

提升建设工作中,市中区坚持把转型升级作为发展文旅经济的首要任务,从培育新兴业态、推动重点项目、壮大特色产业三个方面入手,推进全区文化和旅游产业向高端化、特色化、集聚化迈进。

在培育新兴业态方面,市中区积极培育休闲农业、智慧旅游、研学旅游、体育旅游等新业态新场景,土主镇荣获“四川省首批省级百强中心镇”称号,中国核聚变博物馆获评“四川省首批中小学红色教育研学实践基地”,悦来镇荔枝弯村获评“2021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乐山63号自驾车营地进入2021年四川省体育旅游示范基地拟培育名单,市中区成功入选“四川省休闲农业重点县”名单。

在推动重点项目方面,市中区坚持“项目为王、发展为要”的工作理念,包装储备了“十四五”重点文旅项目21大类88个,总投资894亿元。市中区农旅融合发展、奥林匹克中心等3个项目入选四川省重点文旅项目库,嘉州旅游度假区成功纳入四川省“十四五”规划重大文旅工程项目库。

在壮大特色产业方面,市中区积极打造“网红”美食集聚区,多道特色美食获评2021年四川省天府旅游名菜。培育高端酒店(民宿)产业集群,打造高品质主题酒店90余家。烟火嘉州城成功创建首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游江、游山、游城产品体系不断丰富。

着力服务环境

增强文旅“美誉度”

提升建设过程中,市中区还坚持把优质服务作为发展文旅经济的关键环节,不断提升旅游品质。

一年来,市中区全域统筹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保障设施和旅游产业道路建设,建成“三条旅游环线”和“四条滨河风景廊道”,新建旅游厕所1座。加快推进旅游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嘉州全域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接入省智游天府平台并有效运行,形成了特色智慧文旅发展模式。

同时,市中区大力实施文旅能人培养工程,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大力培育、遴选一批扎根乡土、长期致力于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保护传承乡村文化、促进旅游资源开发的乡村文旅能人,并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全力打造“大佛先锋”“嘉州红袖标”“嘉州小海棠”等精品志愿服务品牌,在重要节假日全覆盖设置“心连心旅游服务岗”,提供“一站式”志愿服务。

为营造良好环境,市中区还探索出了“市区一体”管理模式,通过整合文化执法、城管、运管、市场监管等市区两级执法资源,高频次开展专项整治和联合执法,营造风清气正的旅游环境。

着力品牌建设

增强文旅“知名度”

提升建设工作中,市中区坚持把品牌创建作为发展文化和旅游经济的重要支撑,大力培育富有高含金量的全链条文旅品牌。

近年来,市中区积极践行“旅游+”“+旅游”发展战略,苏稽跷脚牛肉特色小镇获评首批省级特色小镇,上中顺特色街区获评省级旅游休闲街区,牟子镇苏坪村获评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水口镇龙窝村宋氏祠堂等18个项目成功获评乐山文化旅游“L10系列”,成功打造63号自驾车营地、白象谷等乡村旅游景点10余处,处处皆是景、全域皆可游的格局正在形成。

同时,市中区还持续深化乐山大佛景区扩容提质,大佛文化广场、“夜游三江”等15个项目完工投入运营,南游客服务中心、数字博物馆等12个项目有序推进。乌木文化博览苑、东方佛都、天工开物、金鹰山庄等4个A级旅游景区均通过复核检查,嘉州绿心公园成功创建四川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

为增强文旅“知名度”,市中区还推出了“嘉州文体旅”全媒体矩阵,常态化举办“共享嘉州好时光”文旅路演活动,高标准举办嘉州美食文化节、悦来荔枝旅游文化节、临江鳝丝美食文化节等“一镇一节”活动,成功吸引国内外媒体关注报道,不断做靓嘉州文旅IP。

市中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区将始终坚持“文旅兴区、产业强区”发展主线,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不断丰富文旅新场景、新业态、新产品,持续擦亮“天府旅游名县金字招牌”,积极推动文旅经济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全力建设具有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风、嘉州韵的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核心区”,为四川建设文化强省和旅游强省贡献一份力量。

烟火嘉州城

夜游三江

乐山大佛

美食跷脚牛肉

(图片来源:乐山市市中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