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专题>

近期,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的2022年“天府旅游名县巡礼”集中采访宣传活动走进成都都江堰市。媒体团成员通过实地参观、现场体验、听取介绍等方式,详细了解了该县获评“天府旅游名县”三年来的提升建设成果。

三年来,都江堰市围绕做实、叫响、擦亮“首批天府旅游名县”金字招牌,全力推进世界遗产山水文旅新城建设,依托文旅高质量发展打通生态价值转换有效路径,积极克服疫情不利影响,着力推动旅游经济持续增长,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城市品牌价值持续彰显。2021年,全市共接待游客2850.41万人次,同比增长8.73%,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86.59亿元,同比增长23.61%。

统筹区域发展大势与城市科学复兴

在近年来的天府旅游名县提升建设中,都江堰市主动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和巴蜀文旅走廊建设,依托“三遗之城”的世界级资源优势,聚焦“文化”“旅游”“生态”三大核心要素,探索实践以世界遗产赋能的文旅融合之路,着力建设成都文旅经济发展核心区和巴蜀文旅走廊创新策源地、重要增长极。

同时,都江堰市制定了《都江堰市构建世界遗产山水文旅新城行动计划(2022—2026)》,围绕建设世界精品旅游目的地、擦亮世界遗产城市品牌、建设快旅慢游支撑体系三大目标,提出世界遗产山水文旅新城未来五年17项重点行动计划和2022年实施的37项重点任务;编制《都江堰市旅游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世界文化遗产青城山—都江堰保护管理规划》《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玉堂窑址保护规划》等系列规划,开展世界旅游目的地评价体系研究,提出五大核心准则、二十四项发展要素。

此外,都江堰市进一步理顺行业主管部门、景区管理部门、行政执法力量、产业功能区、属地镇街以及国有平台公司的职能职责,完善议事协调、台账清单、督导评价、考核奖惩等工作机制,形成推动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统筹新冠疫情防控与文旅经济发展

在天府旅游名县提升建设过程中,都江堰市全力克服新冠疫情对旅游市场的严重影响,统筹抓好疫情精准防控和文旅产业提能升级,围绕“1+3+3”旅游产业细分领域,科学绘制现代旅游业产业链全景图谱,形成“6个1”工作机制,推动文旅经济逆势上扬。

为护航旅游行业发展,都江堰市整合出台《都江堰市加快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意见》,兑现文旅产业扶持资金2712万元;用好纾困政策做实助企惠企,在文旅重点企业中积极开展项目制培训,对企业培训经费实施全额补贴,截至目前共落实培训资金751万元。2021年以来,累计招引云南海诚·都江夜堰等重大文旅项目11个,灵岩山国际禅文化旅游区、青城溪村等文旅项目完成投资45.03亿元,引进培育都江堰文旅集团、成都融创文旅城等文旅龙头企业4家,青都旅游公司完成IPO上市申报。

2022年,梳理强链补链企业15家,招商引智目标企业(机构)11家,签约文旅项目8个,续建项目17个,完成投资10.31亿元,在册旅游企业数量2400个,旅游业发展能级和位势得到进一步巩固提升。李冰文创旅游功能区获评国家旅游科技示范园区和四川省现代服务业聚集区(文旅类),精华灌区完成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试点验收。

统筹资源价值转化与产业创新开发

天府旅游名县提升建设过程中,都江堰市创新资源利用和价值转换渠道,有序开发山、水、道、熊猫文旅资源,着力培育多元消费场景。青城武术获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灌县古城·幸福路—西街被评为首批“省级旅游休闲街区”,赵公山获国内首批7家“IMTA国际山地徒步旅游示范点”,成都双遗马拉松获“中国体育旅游精品赛事”。

瞄准“智慧文旅”“夜消费”“精致露营”等轻潮时尚消费业态,都江堰市创新培育沉浸式、互动式、体验式旅游产业链消费新场景,编制民宿及农家乐建设提升导则及配套细则,发布精品旅游线路50条,开发推出“灵岩珍眉”等城市地域IP文创农产品和熊猫好礼、青城福袋等城市好礼,巴布熊猫入选“成都旅游名品”,青城雪芽荣获2022年四川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银奖,灌州黑茶和青城山果酒获铜奖。成都双遗马拉松线上开跑,精致露营、冰雪旅游乘势而起……

2021年以来,都江堰市先后成功完成省级生态县(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复审,入选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目的地,创建省级乡村旅游重点镇1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省级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基地5个,省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1个,新创建成都市3A级林盘景区2个、2A级林盘景区1个。融创茂、百伦—大融城等城市消费商圈蔚然成势,融创酒吧街等6条特色街区成为夜游潮购新地标,国际会议发展大会等高规格展会持续造热,高端酒店床位数突破1万张。

统筹对外开放合作和精准宣传营销

天府旅游名县提升建设过程中,都江堰市精准研判疫情常态化阶段旅游市场客源结构和消费需求变化趋势,借助“三九大”等文旅联盟力量,推动资源共享、产品共建,合力拓展旅游市场空间。

为助力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都江堰市参与发起组建巴蜀文化旅游推广联盟,启动2021“巴蜀文化旅游走廊自由行”—都江堰自驾游活动,赴重庆、昆明、长沙等地开展营销活动,与重庆市万盛经开区签订《文旅产业发展合作协议》。

同时,都江堰市还深化赛会节事营销,成功举办2021清明放水节、国际友城音乐周等主题节会赛事活动14场,发布春夏秋冬精品旅游线路20条,利用第29届广州国际旅游展览会、2021海南世界休闲旅游博览会等展会平台推介都江堰精品文旅资源。成功举办2022成都双遗线上马拉松、“喜迎冬奥,燃情冰雪”全民冰雪运动体验之旅、“热雪奇迹”全国滑雪赛等冰雪主题活动。

提升建设工作中,都江堰市还注重创新营销渠道方式,整合各类营销媒介资源,依托“两微一端”、电视网络等宣传矩阵发布文旅信息2000余条,新浪微博“遇见青城山”活动阅读量破3.1亿次,浙江卫视《万里走单骑》节目走进都江堰、解读都江堰,“天府旅游名县巡礼”活动受到广泛关注。

统筹宜居宜业宜游和主客共建共享

天府旅游名县提升建设过程中,都江堰市坚持旅游“硬环境”建设和“软环境治理”两手抓两手硬,旅游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其间,都江堰市通过深入实施环境治理“八大行动”,全市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保持100%,空气质量优良率87.3%,荣膺“2021绿色发展优秀城市”。

“厕所革命”持续推进,让旅游舒适度稳步提升。其间,都江堰市新改建了旅游厕所2座,新评定A级旅游公厕41座,“共享厕所”创新措施获央视报道。旅游服务功能也更加完善,新改建绿道41公里,新增城市绿地51万平方米,植入绿道文体设施10处,建成图书分馆、服务点、阅读美空间18个,服务游客读者12.37万人次。为深化智慧文旅应用场景建设,都江堰市建设了“一部手机游都江堰”智慧文旅服务平台,构建景点门票、酒店民宿、本地美食、文创商品等多类型产品一站式线上销售体系,打造都江堰城市直播中心,累计完成主账号直播15场,测试账号直播17场。

常态化推进旅游市场综合治理也是都江堰市提升建设的重点工作。其间,该市聘请第三方机构排查文旅场所2000余家次,整改问题363项,开展文物安全督查检查25次,督查整改安全隐患12处。严厉打击野导游、黑导游、喊客拉客、尾随兜售等违法违规行为,依法处理野导黑导54人次。畅通“96526”旅游投诉专线渠道,旅游投诉办结率达100%。都江堰市文体旅局获评全国文旅系统先进集体,青城山—都江堰景区获评首批全国文明旅游示范单位。

都江堰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市将持续以天府旅游名县提升为契机,全力推进世界遗产山水文旅新城建设,擦亮叫响“天府旅游名县”金字招牌,打造具有“国际范、中国味、天府韵”的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在四川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中作出精彩答卷。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