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首次邀请重量级知名文博机构联合参展。重量级知名文博机构为旅交会带来了哪些新鲜体验?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国家图书馆带来了10个主题300多种产品,包括甲骨文系列、山海经系列、鲁迅系列、四库全书系列等,吸引了众多参观者好奇的目光。“这些产品都源自于国图收藏的古籍,我们通过设计师的设计,让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让更多消费者了解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北京国图创新文化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伟说。
国家图书馆展区 记者 于阗 摄
谈起参展感受,郑伟说:“第一次参加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我们接触了很多业界同行,还有一些供应链厂家,展会给我们提供了更多合作渠道、潜在客户。文旅融合是一个大趋势,希望在未来的展会里,我们的文创能更好地跟优秀旅游资源碰撞、融合,产生更多的让消费者喜爱的产品。”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区,参观者络绎不绝。“对于博物馆来说,旅交会是一个很好的展示和交流平台,是一个拓宽视野、创新思路的好契机。”中国国家博物馆经营开发部副主任、国博(北京)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晓云表示,“这次我们除了进行国博形象展示外,还重点向观众推介了国博最新的文创发展成果。希望通过这次展会,让更多文创走进大众生活,进而吸引大众走进国博。”
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区 记者 于阗 摄
朱晓云对博物馆与旅游融合发展深有感触:“博物馆与旅游联系特别紧密,各地旅游业界都把博物馆作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博物馆是一个地区文旅发展的代表性符号,很多人去一个地方旅游,都会选择逛一逛博物馆,通过博物馆了解当地的历史、民俗及文化内涵。可以说,博物馆是一个地方的旅游品质的重要加分项。”
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是国家文物局的直属单位,主要职能为组织协调和承办进出境及各类文物展览、文博产业规划咨询和展会举办、文物旅游融合研究和规划等业务。这次展会上,中国文物交流中心重点展示的展览推介、智库咨询、数字文博、文旅文创内容引来关注。
“展会第一天面向专业观众开放,有很多文旅产业相关的公司或团体组织来到我们展区,他们除了对文旅文创颇感兴趣之外,对展览推介和文博数字化这两块业务的兴趣也特别高。”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党委委员、展区负责人孙小兵说。
数字藏品也是观众比较关注的领域。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对于数字藏品有着深入研究。孙小兵表示,基于文物IP资源的数字藏品,见证了文物和文化遗产在数字时代下更迭不休的强大生命力。期待通过展会进一步推动数字文博持续传播,切实让文物活起来、不断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在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展区,记者看到工作人员身穿印有“新青年”品牌标志的服装。“这是我们主打的文创品牌之一。”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文创负责人张文杰说,“电视剧《觉醒年代》的热播,带火了博物馆旅游,也带火了‘新青年’系列文创产品,帆布包、帽子、围巾、文具等文创产品受到大众的喜爱。”
北京鲁迅博物馆 记者 李志刚 摄
张文杰说:“这次来参加旅游类的展会,我们不仅展示自己的特色,还有一个重要收获,就是发现了灵感、受到了启发。比如,我在一个展位上看到了剪纸作品,就想到,可以将剪纸与鲁迅相关的文创产品结合起来;同时,还了解了一些旅游景区的信息,对开拓文创发展思路也具有积极作用。”
陕西历史博物馆带来了2022《陕博日历》、“虎福如意”、玄悟茶具、长乐未央铜熏炉等40余款文创产品参展,一件件文创产品蕴含陕西深厚的历史底蕴。“我们不仅是参展者,也是观众。我们重点关注了相关文博单位展馆规划设计、文创新品、新业态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等内容。”陕西历史博物馆文化产业部负责人王军说,希望未来展会能够展示交流更多数字展览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