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著名学者余秋雨说过:每一座城市都会有一个主题。

在我看来,湘西乾州古城的主题,就是弥漫在整个城池间的烟火气息。

乾州古城曾是唐代南诏国的重要城镇。明清时期,它更是湘西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当众多游览者把目光对准乾州古城的古老建筑、历史文化、英雄人物时,我却对它浓郁的烟火气息格外着迷。这股绵延千百年的烟火气,早已透过古城的肌肤,浸入乾城人的灵魂深处。曾经的重镇兵城经多年烟火熏染,像一位卸下战袍铠甲的老将,退却威严肃穆,以闲散、松弛、温润、妥帖的面容出现在现代人眼前。

从北城门进去,是最热闹、开阔的乾城街,古城主要的风情基本都藏在这条小街两侧。茶室、银庄、土特产店、民族服装超市、汉服旅拍,加上琳琅满目的商品,令人目不暇接。只有巫傩堂大门紧闭,低调而安静。

这当然只是寻常时日的巫傩堂,只要一到年边,巫傩堂就会热闹起来。阳戏、汉戏、苗戏、巫傩绝技……民间大戏一出接着一出上演。虽然演员大多是业余的,可流传千年的戏文以及质朴、古拙的表演依旧让乾城人沉醉其中。扮相夸张的演员中,有活泼稚气的孩童,也有满脸皱褶的老者。一出大戏唱下来,演员过瘾,观众欢喜,巫傩堂里里外外一片欢腾。

“咚!咚!咚!”一阵锣鼓响起,“三门开”城门洞开,一位头戴狮子盔、身披黑战袍的“大将军”率领十几号“军士”从城楼上走下来,个个英姿飒爽,威风凛凛。

“这就是中国古建筑史上举世无双的‘三门开’,由古城南大门、通济门和月城(也叫耳城)组成,是一座集交通、防卫、取水、防火等功能于一体的标志性建筑,属冷兵器时代重要的兵防设施……”导游小姐姐的讲解显然盖不过热闹的锣鼓声。聚集在她身边的游客此时已各自散开,目光齐齐转向“大将军”和他手下的“军士”们,掏出手机,咔咔咔拍个不停,生怕漏掉哪个精彩环节。

“将军巡城啰,快来看将军巡城啰。”几个手拿冰糖葫芦串、青蛙氢气球的乾城小孩,呼啦啦从各处跑出来,蹦蹦跳跳跟在“将士”们后面。估计是被重镇兵城的气势感染,一众游客的脚步也跟随了去,猝不及防地客串了一回巡城军士。刹那间,古时将军巡城的威严与气派在人们心中激荡开来。

沿着城墙左拐,石磨米豆腐小摊冒着热气,油炸灯盏窝儿在油锅里翻腾,与不远处恣意绽放的红梅花儿一起,在古梅廊边同台竞技。左边是烟火人家,右边是阳春白雪,古城随处可见这样的奇妙组合。

古梅树下,暗香浮动,一幢三层小楼引人注目。梅花烂漫,小楼雅致,飞檐翘角与苍苍古树相映成趣,无端生出许多美感,古诗般的意境扑面而来。门楣上“湘西文史书店”的牌匾有浓浓的书卷气息,也有古朴幽静、沉稳深厚的烟火韵味。

移步店内,各类书籍摆满整个房间。沈从文的著作放在书店最显眼的位置,湘西本土作家的书籍也设有专柜。听闻有人进店,老板娘轻声招呼:来了?快来这边烤烤火,喝点茶。屋子中间置一火盆,火盆内炭火通红,把整个屋子烤得暖意浓浓。湘西常见的老式火炉架上,搁着一块圆形铁丝烤网,墨色茶壶在烤网上咕嘟咕嘟冒着热气,茶壶边上摆了花生、板栗、砂糖橘。

也不跟老板娘客气,坐下喝茶聊天:聊读书,话家常,说美食……东家长,西家短,聊得满屋子其乐融融。

从书店右侧小巷穿过去,就是“乾城之眼”胡家塘。跟三门开不同,这里安静得让人恍惚。偶尔碰面的几个人,交谈的时候也是轻言细语,仿佛生怕惊动了老墙上的苔藓或者石阶前的雏菊。一塘池水清澈见底,倒映着残荷古褐色的枝叶,更显其枯败间的奇崛嶙峋之美,怪不得有人专画残荷。残荷寂静,枯而不倒,与周边的飞檐翘脊、小桥流水一起入画,无须笔墨,自成一幅惊世之作。

几声娇笑惊起荷塘微波轻漾。三五个妆容精致、身着汉服的女子莲步轻移,环佩叮当。她们不顾深冬严寒,在荷塘边徘徊流连,美目盼兮,巧笑倩兮,古城古韵,平添几分美色。

“来两个蒿菜粑。黄豆粉一个,芝麻馅一个。”

“给我来十个,五个素的,五个荤的,打包带走。”

荤的三元一个,素的两元一个。胡记正宗蒿菜粑物美价廉,货真价实。本地的、外地的,女人、孩子挤在一起,和和美美地沉浸在蒿菜粑的香味里。

几串红辣椒代替好客的女主人,热情地招呼着路人。特产店内悬挂的腊肉、香肠,留住了游客的脚步。美食配美景,乾州人的生活理念和审美情趣,让你不得不服。

起风了,树叶在寒风中翩翩起舞。天空阴郁起来,要下雨了,可能还会下雪。

民族英雄罗荣光、杨岳斌故居和古城文庙还没来得及去,看来只能留待下次。走出胡家塘,一个吉他手在街边吟唱:“阵阵晚风吹动着松涛,吹响这风铃声如天籁。站在这城市的寂静处,让一切喧嚣走远……”

悠扬的歌声飘向空中,优美的词句散落一地。

天气预报,明天有雪。那些结满霜花的红灯笼,想必又会化身成一封封装帧精美的请柬。请柬里冰雪般晶莹剔透的文字,粒粒都是乾城最深情的邀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