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环神仙居旅游公路是浙江省仙居县神仙居旅游度假区主要的进出公路,全长39.4公里,将神仙居、神仙氧吧小镇、景星岩、公盂岩、永安溪、皤滩古镇、淡竹原始森林、淡竹乡民宿产业聚集区、仙居生物多样性博物馆等串珠成线、次第呈现,展现了仙居的最美风景。其中,神仙居是典型的火山流纹岩地貌集群,千峰林立,气象恢宏,被誉为“烟霞第一城”。

100多座海拔超过千米的高山,矗立在浙江东南腹地。千峰叠嶂,云蒸雾腾,是修仙讲道的好地方。因“洞天名山,屏蔽周围,而多神仙之宅”,北宋时期,宋真宗特为此地下诏赐名“仙居”。如今,近40公里的环神仙居旅游公路,将奇山异水、人文古迹连缀起来,蜚声海内外。

到了仙居,才明白,这里真的是“神仙居住的地方”。神仙居,旧名天姥山,亦称韦羌山,在古人心目中,是仙居境内“众山之最高者”。进入神仙居,千佛岩、罗汉壁诸山负势竞上,飞天瀑、象鼻瀑诸瀑飞漱其间,兼有菩提道、般若道诸高空栈道时隐时现。平原地区难得一见的高峻阔大,在眼前如画展开。将军岩、美女峰、鸡冠岩,无不因势象形。天柱岩,拔地而起。一块巨石,直上直下,四壁陡峭,可见顶天立地的庄重气度。朝暮之间,祥云回旋,山谷隐没,不见形体。唯一峰独秀,糅合中国水墨画的淡定禅意。日出雾歇,温煦的光线均匀地覆盖,山形酷似观音双手合十,默默地注视人世苍生。故天柱岩又名“观音峰”。

山上居仙,山下养人。

淡竹休闲谷,不愧为天然氧吧。群山连绵,中有顺着山道欢歌的溪流。石子甬路被山和溪紧紧夹住。山,属括苍山系,偏安一隅。溪,水流平缓,多砂石浅滩。薄明的阳光下,大大小小的卵石,油光可鉴。蹲下去,随手拂开一层凝碧。漾开青绿色的水,似乎有滂沱的寒意蹭上来。扬起手,溅落的珠光分明又是晶莹剔透的。如果胆敢尝一口,你会觉得“仙居的水,有点凉,有点甜”。晃过石桥,就可以进入淡竹原始森林观赏区。秋山明净如妆。枫树胖阔的掌状叶,春来翠色欲滴。与秋风缠绵了几夜之后,它们先渗出隐约的黄绿色,又转化为淡红褐色,终于整叶红透,叶片的边缘微微卷起。憨傻的模样,因色彩的不断变换而变得妩媚动人。碧云天,红叶地,颇有“十里斜阳外,胜似花开二月红”的意境,令旅人忘疲。南方红豆杉的一抹温暖,又使我欣喜萦怀。树干遒劲,树影婆娑,珠络一般的果子,油光透亮的鲜红,卓尔不群,在寂静的山林中,占尽芳华。山风远远近近,虽不凌厉,但是绵密深长,野性飞扬,混合着负氧离子的清新,也携来鸟的啼鸣。山鸟藏在深处,只闻其声,难觅其影。鸟的协奏曲丰富多变,脆亮尖利的短音像金属敲击的回声,被山野和密林吸纳,很快消弭;悠远的长调经气流摩擦之后,产生一波三折的余颤,久久地回旋……倚一棵古树,深深地吸,缓缓地呼,肌肉不知不觉柔软下来,心莫名地放松。

夕阳来不及挥手作别,夜幕猝然降落。山脊投下铅笔线一般青黛的阴影。我们急急赶往村庄。淡竹多民宿。一围卵石堆垒的矮墙,几幢白墙黛瓦的客房,一个缀着花草和秋千的院落。当然,一抹橘红的灯光、三两盆土菜,是黄昏里最温暖的慰藉。坐到廊前的木椅上,已经入夜了。山月羞媚,银光乍泄。光亮好像鱼群一样游动在韦羌溪。松风过耳,零星的犬吠虫鸣,催人入梦。

一宿安眠,晨起往皤滩古镇走。走进曲折的龙形古街,犹如翻开一本刻画着历史沧桑的陈年古籍。目光沿着埠头、店铺、客栈、戏台逡巡,褪色的厚重木门、锈迹狼藉的铜质门环、粗大的梁柱、飘扬的酒旗,构成时光久远的影像,将我的思绪拉回千年之前。皤滩坐落的河谷平原,是永安溪五溪汇合点、水陆交会地,既可连接东南沿海,也可通往浙西内陆。自唐朝以来,皤滩就是商贸重镇,商贾云集,人声鼎沸。沿着主街走,可以揣度当年曾有的气派:双开门的铺面、整齐的石板柜台、肃穆的家祠、质朴的义塾……腰缠万贯的商贾,用崭新的空间语言来昭示辉煌的事业。

脚步停留在花灯博物馆。仿佛跌入花灯的海洋,我立刻被吸引了。活跃的贸易往来,为花灯制作提供了纸张便利,也为闹花灯奠定了地方基础。皤滩的针刺无骨花灯,灯身没有骨架,用纸糊成,纸片上的花纹图案采用绣花针刺成,工艺独特,堪称一绝。单灯,以物赋形,造型简约,讲究的是美好的寓意。龙凤八卦灯,形似八卦,图为龙凤。菊花灯,重瓣繁花,略向外展开,寓意“金菊可傲霜”。绣球灯,双瓣合拢,意为同心向圆。结构更加复杂、图案更加精巧的是组灯。宝塔灯,塔身叠加成五六层,塔顶置灯,塔角挂灯,流光溢彩。花轿灯,灯身形为花轿,轿前悬灯,轿角垂灯,轿里还坐着提灯的“美人”,富丽堂皇。这些花灯,荟萃在一个展厅,轻盈地旋转。每一个刺透的孔隙中,漏出点点光亮。柔弱的光线像毛毛雨一样纷纷扬扬,让人想起“花灯竟起,五夜齐开”的盛景。

出皤滩古镇一公里,我去探访桐江书院。石制牌坊巍然屹立,“东南道学世家”题额赫然入目。跨过石拱“状元桥”,来到书院的主体建筑。两棵高大苦槠树掩映下的书院,青砖灰墙,素雅而庄重。大成殿供奉孔子像。鼎山堂是当年对课临帖之处,木制桌椅整齐排列,犹可闻琅琅书声。

桐江书院四合院的格局不算大,但名声不小。书院创建于宋乾道年间,是仙居历史上最早的书院之一。南宋时期,温州乐清人王十朋慕名前来求学,后得中状元,成为著名政治家。宋淳熙九年(公元1182年),一代理学大师朱熹任职台州,专程拜谒,手书“桐江书院”“鼎山堂”两块匾,旧迹仍散发出陈墨的雅香。朱熹多次莅临,并遣子就学,以诗勉励。桐江书院因此名声大噪,号称“江南第一书院”。

如今,走进书院,宁静致远的书卷气扑面而来,“阿爹望汝耀门闾,勉旃勉旃勤读书”的教诲声似乎也破空而来。这一份沉甸甸的书香,怕是天上神仙也要羡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