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大渡河风景道(乐山段)沿大渡河水系乐山段布局,起于乐山大佛三江湿地处,经乐山市中区、沙湾区、峨边彝族自治县、金口河区,止于大渡河金口大峡谷,全长约165公里。沿线拥有乐山大佛、郭沫若故居、沫若戏剧文创园、黑竹沟、大渡河金口大峡谷等著名景区,还有优质自然资源、抗战文化资源、交通文化资源、乡村旅游资源、库区资源、彝族风情文化资源等。2018年,乐山率先提出打造大渡河风景道,现已建成骑游道72公里、旅游驿站7个,开通水上航线140公里。

大渡河自川西北高原逶迤而来,在乐山古城与青衣江、岷江交汇,然后滔滔东去。一条风景道自乐山古城逆流而上,沿着大渡河和成昆线的走向,向小凉山深处的金口大峡谷蜿蜒延伸。“大渡河之子”郭沫若的出生地沙湾,就位于这条风景道上。

深秋时节,我们先在乐山城南大渡河广场集中,然后向着沫若故里沙湾,一路骑行而去。

沙湾背靠峨眉第二峰,濒临滔滔大渡河。沙湾之名,取自南宋诗人、四川制置使范成大的诗句:“灵山秀山水,沙岸湾环处。”沙湾人也以“绥山毓秀,沫水钟灵”自诩。绥山为二峨山的古称,沫水则是大渡河的古称。郭沫若对峨眉山下的故乡记忆深刻。他曾经在《我的童年》里写到那时的沙湾:

沙湾的市面和大渡河两岸的其他的市镇一样,是一条直街。两边的人家有很高而阔的街檐,中间挟着一条仅备采光和泄水用的窄窄的街心。

我和一帮骑行客,悠悠行进在旅游公路旁的自行车道上,左边是奔向大佛脚下的大渡河水,右边是铺向峨眉连山的田野阡陌。沿路的三角梅依然如火如荼,一丛丛菊花正在灿烂盛开,洁白的芦苇花覆盖了一片片河滩,随处可见一片“蒹葭苍苍”。绿化带隔开的旅游公路上,许多汽车沙沙穿梭在深秋的风景中。

一小时后来到沙湾古镇,最先迎接我们的是别具风情的火车营地。营地位于成昆线旁,四五列长长的绿皮火车环绕在四周,构成一处相对独立的空间。一座仿真月台延伸在一列火车前,把我们的思绪拉回过往岁月。我们先在这里歇歇脚,找家别具风情的车厢饭店或车厢茶馆,缓解一下疲劳,补充一下能量,也回忆一番有关绿皮火车的往事,舒适而惬意。

之后,我们走进营地旁边的沫若戏剧小镇。小镇以郭沫若戏剧文化为核心,集展览、休闲、表演于一体,融入了研学与交流的功能。小镇与大渡河一堤之隔,是一处仿古建筑群落,亭台楼阁,粉墙青瓦,雕梁画栋,古朴典雅。以大渡河奇石为造型的主体建筑演艺大厅,成为风情小镇的个性化地标。与之呼应的是一座古色古香的传统戏楼,给各类民间演出提供了一处百姓大舞台。穿行在小镇,一幅幅《棠棣之花》《屈原》《蔡文姬》等戏剧的剧照,以及一些珍贵的演出视频片段,让我们充分领略郭沫若戏剧的艺术魅力。一件件传统戏剧的脸谱、服装、道具,以及一些戏剧人物的生动塑像,展示了中国戏剧的百年发展历史。

与沫若戏剧小镇同时打造的,还有一座以家风文化为主题的标志性建筑——铜河家风楼。中国样式的4层楼宇,气度不凡地横跨在城垣和沙洲之间的滚滚流水之上。站在家风楼上,不由得记起郭沫若旧居外的一副家风楹联:“传家有道惟存厚,处世无奇但率真。”还有郭沫若散文《芭蕉花》中那个有关家风家教的故事。

继续骑行,来到大渡河上游的沫若广场。仰望身姿傲然、意气风发的青年郭沫若雕像,吟诵其下镌刻的郭沫若乡恋诗篇《峨眉山上的白雪》,令我们对这位家乡走出的文豪巨匠充满崇敬之情。

广场不远处,有座青灰色的高大牌坊,横跨在古老沧桑的沫水街口,明清风格的郭沫若旧居就位于沫水街中段。旧居建于清嘉庆年间,为一座穿斗木结构平房。厚重结实的大门两边,是两开临街的铺面,货架上整齐摆放着许多药材、烟叶、杂货,其间两个大大的酒坛子引人注目。可以看出,这是个殷实人家。

跨过“贞寿之门”,迎面高悬一块“汾阳世第”的匾额,表明郭沫若是汾阳郡王郭子仪的后裔。在散文《芭蕉花》中,郭沫若曾写到这件事:“我们的祖宗原是福建的人,在汀州府的宁化县……”

四进深、三天井的郭沫若旧居,原样保留着郭沫若诞生的房间,郭沫若同张琼华曾经的婚房,及其父母的居室和客厅、厨房、饭堂等。幽静的天井里苔痕斑驳,幽兰如丝,整齐的屋檐切割出云影流连的四方天空。后院有一间面对二峨山的厅房,即为郭沫若启蒙受教的家塾“绥山山馆”。《列仙传》载:“绥山多桃,故里谚曰:得绥山一桃,虽不得仙,亦足以豪。”郭沫若虽没成仙,却成了文豪,早年的《早起》《茶溪》《村居即景》等诗即作于此。私塾门首楹联:“雨余窗竹图书润,风过瓶梅笔墨香。”馆内正面供桌上竖孔子牌位,有香炉、烛台,以供读书时定时祭祀。屋内安放几张四方木桌、若干木凳,为老师的讲台和学子的课桌。

私塾外面有名为“墨香苑”的碑廊,其间排列着数十通郭沫若手书诗文碑刻。那石碑上儒雅的“郭体”书法,运笔潇洒自如,似大渡河的流水滔滔;线条飘逸奔放,如峨眉山的白雪飞舞,彰显出一代大家的风格和气派。

与旧居毗邻的,是郭沫若纪念馆。馆外环绕着清雅的园林,鲜花盛开,绿树婆娑,小桥流水,曲径通幽。顺着一条笔直的甬道,我们向造型庄重典雅的陈列馆走去。迎面是一尊郭沫若的坐像,只见他手持书简,双眉微颦,目光深邃,与沫若广场的年轻郭沫若雕塑,以及旧居当门的中年郭沫若雕塑,互为关联,相映生辉。

陈列馆分为“君自沫水来”“国之栋梁柱”“文艺新创造”“史学开鸿篇”4个单元,通过大量珍贵的文物史料,以场景雕塑、漆画、多媒体、动漫等展陈方式,真实再现了郭沫若一生的追求和成就。馆藏可谓丰富多彩,完美充实,囊括了郭沫若各个时期的照片、文物、著作及生平资料。其等身著作依序排列,琳琅满目。

走出郭沫若纪念馆时已近黄昏,大渡河上,落日沉沉西下,峨眉山影缥缈起伏。站在镇子外芦花飘飞的古渡口,遥想当年郭沫若在此扬帆远航,开启了一段书生报国的壮阔人生,不禁心生敬仰,感慨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