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

山水有相逢,终会到漓江。3月20日,广西桂林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迎来公演20周年,当晚,总导演王潮歌等艺术家与中外游客欢聚阳朔中国漓江山水剧场,共同庆祝。

作为全国第一部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别具匠心地将刘三姐的歌、少数民族的情、漓江上的渔火等多种元素创意性糅合在一起,融入桂林瑰丽山水之中,文旅融合,成就了自然山水与民族文化共同孕育的经典。

当地群众参与演出,展现原生态魅力 景区 供图

根植民族文化

“如今广西成歌海,都是三姐亲口传。”在广西,刘三姐是广为人知的“歌仙”形象,也是一个经典的壮族文化符号。几百年来,广西民间流传了众多版本的刘三姐传说,后来一种比较得到认可的说法是:刘三姐出生在宜州,传歌到桂林,在柳州鱼峰山升仙。

20世纪60年代,电影《刘三姐》风靡大江南北,传扬海内外,脍炙人口的故事、如诗如画的漓江风光、优美动人的音乐等元素结合在一起,使观众沉浸在景美、歌美、人美的场景中,刘三姐的艺术形象也因此成为超越地域文化、跨越历史空间的情感纽带。

1997年,广西决定做一个把壮族文化和旅游结合起来的好项目,并确定将最具代表性的壮族歌舞和“山水甲天下”的桂林相结合。在全区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印象·刘三姐》项目应运而生。

为此,广西请来了著名导演张艺谋。经过项目团队5年零5个月的精心策划、前后109次修改、67位中外著名艺术家参与创作,《印象·刘三姐》于2003年10月试演,2004年3月20日正式公演。

这部由“桂林山水”“刘三姐传说”“张艺谋”这3个具有号召力的品牌强力支撑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360度纯自然、大露天观景舞台和原生态的沉浸式观赏体验,震撼人心,一面世就开启了一个空前的视听传奇。

游客观看后纷纷感叹:山水自然在这个演出中不再是舞台和布景,而是被赋予了生命和灵魂。当年,世界旅游组织有官员由衷称赞:“这是全世界其他地方看不到的演出,从地球上任何地方买张机票飞来看再飞回去都值得!”

点亮阳朔山水

《印象·刘三姐》的公演运营,立竿见影地促进了阳朔地方经济的增长和文化旅游市场的繁荣,给当地民众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形成了一条比较完整的文化旅游产业链。

这场约600人参加的演出,演员大部分是当地的村民和学生。白天打鱼开餐馆做民宿,晚上成为实景演出的演员。《印象·刘三姐》不仅成为当地的文化旅游名片,更实实在在地带动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阳朔县木山村的渔民徐全发,45岁那年被张艺谋导演选中,做了《印象·刘三姐》的初代报幕员。曾经贫困的他白天忙自己的生计,晚上参加《印象·刘三姐》演出,有双份收入,家里还盖起了4层小洋楼。徐全发说:“对我们老百姓来说,参加演出这份收入是比较可观的,而且它不影响白天的生产工作。机会好的时候,一个月收入能有1万多块钱。”

阳朔本来只有西街出名,在《印象·刘三姐》的带动下,东街迅速发展壮大,汇集众多的酒店、民宿、酒吧、餐厅。阳朔县依托《印象·刘三姐》,成为2007年广西“文化致富”的5个典型之一,2015年旅游收入率先突破百亿元。

对于外国游客来说,《印象·刘三姐》更是一张具有吸引力的金色名片。网红博主“俄罗斯环环”观看演出后表示,这场演出让她仿佛看到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影子。“公演20年了,现在看依旧非常震撼,一点也不过时,很难想象2004年的人们第一次看到这场演出的情形,该是多么震撼。”她感叹。目前《印象·刘三姐》已累计接待境外游客300多万人次。

自首次公演以来,《印象·刘三姐》先后荣获“首届文化部创新奖”、中国演出家协会“中国十大演出盛事奖”等多项荣誉,2023年入选全国旅游演艺精品名录。截至2023年末,《印象·刘三姐》已演出8000多场,累计接待观众约2000万人次。仅2024年春节期间的初三至初八(2月12日至17日),《印象·刘三姐》就接待观众近5.3万人次,营业收入近千万元。

阳朔县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印象·刘三姐》促进当地产业链发展,带动了餐饮、房地产、交通运输等业态,而当地的发展又转而给演出带来大量客源,形成了良性循环。

成为“桂林经典”

近年来,刘三姐文化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彩。《印象·刘三姐》项目也依据自身特点,通过“文旅+活动”“文旅+设施”“文旅+教育”等多样化的引流模式带动旅游业态发展,塑造出新的“增长极”。

“匠心维护,铸就文旅经典。20年来,我们延续经典,演出的内容并没有变。”桂林广维文华旅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健萍介绍,每年导演组都会到现场指导,根据不同章节、段落,对演员动作、音乐、舞美、灯光进行调试优化,确保演出始终保持高水准。

《印象·刘三姐》除了给当地村民带来可观的收入,还给偏远地区的孩子带来学习和发展的机会。桂林广维文华旅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与张艺谋漓江艺术学校合作办学,学生大多来自广西、贵州等偏远地区,合作办学一定程度上为学生的基本生活提供了保障。近年来,学校不仅为《印象·刘三姐》培养演员,也为全国其他的演艺项目输送优秀表演人才。

2019年,由《印象·刘三姐》园区鼓楼改造升级的刘三姐文化印象博物馆开放运营,成为全国第一座刘三姐文化收藏全门类博物馆。

刘三姐文化印象博物馆负责人谢中国说,今后将使用先进的虚拟现实技术,构建“刘三姐数字博物馆”,让外地观众零距离领略刘三姐文化的独特魅力;还将为学生们打造集深度、宽度、广度于一体的学习与探究刘三姐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研学之旅,实现青少年与刘三姐的双向奔赴。

著名作曲家、《赶圩归来啊哩哩》曲作者黄有异参观刘三姐文化印象博物馆后,被馆里“山同脉、水同源、歌连心”这句话感动,联想到众多喜爱刘三姐的海外华人,他创作了歌曲《刘三姐也是我们家乡人》,希望那充满民间智慧的中国好声音——刘三姐赞美劳动、赞美自然、赞美爱情的和美歌声,唱响全国、唱响世界。

硬件方面,《印象·刘三姐》项目园区也持续提升。竹林亭台楼阁由中外团队共同研制,整体纯手工编织,耗时两年半,覆盖长约160米、宽14米的空间,是关于人与自然“诗意栖居”的最好诠释,已荣获多项国际大奖。景区不断丰富视觉美陈,常态化开展演出前的民族风情体验活动,增强与游客的互动。

2024年1月,《印象·刘三姐》入选首批“桂林经典”名录。胡健萍说,《印象·刘三姐》肩负着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使命,桂林将推动《印象·刘三姐》迭代升级,以“一台戏”至“一座城”“一场国际演出”到“一个国际品牌”为目标,建设印象刘三姐国际演艺小镇和刘三姐文化主题公园,促进夜间经济发展,为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添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