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因雪资源丰富被称为雪城,中国雪乡就在牡丹江辖区内。赏雪之余,人们多会涌进雪城牡丹江,逛逛有“雪城第一繁华地”之称的东一中俄风情街区。

东一中俄风情街全长约一公里,北端连着牡丹江火车站和高铁站,南头接上了文化宫广场,两头都是热闹的地方,一个挑子两头热,中间更热。一般情况下,外地人下了火车直接就走上了步行街,吃点啥,买点啥,都方便,还有多家星级宾馆可以入住。

外地人第一次走在东一街上,通常对路牌比较感兴趣,因为是中俄文对照的,这一点恐怕在全国都不多见。街边还有一家一家的俄货商店,售卖俄罗斯商品,橱窗上贴着俄文广告,不懂不要紧,有中文对照。

有的人不明白,这条街为啥叫中俄风情街呢?其实,叫这个名字是有历史渊源的。1901年中东铁路修到牡丹江的时候,这里还没有形成大规模的城市,只建设了一座五等小站,站房风格中俄合璧,位置就在如今的东一中俄风情街南端。再往南,就是浩浩东去的牡丹江,所以这个小站就被命名为牡丹江,后来的城市牡丹江也因此得名。虽然最开始只是一座五等小站,但是来来往往的旅客都在此上下车,有一些俄国铁路工人在站上服务,商业圈很快形成。那些俄国人带来了异国情调,卖格瓦斯、伏特加、大列巴等俄国商品,与卖饺子、猪肉炖粉条的中国人凑到一处,客人喜欢啥选啥。

改革开放后,祖国大地一片欣欣向荣。从绥芬河口岸过来的俄罗斯人在东一街买买买,抢购服装鞋帽、小百货。彼时大家并不知道货币汇率是多少,两国人一顿比画,吃亏上当或占便宜就那么着了,因为刚开放,群众都不懂。后来,一种比较原始也比较适用的交易方法诞生了,就是以货易货。俄罗斯人拿望远镜、酒、巧克力,甚至还有刀具,跟中国人交换商品,谁都不知道交换的东西值多少钱,自己觉得合适就行。那时候,满大街最通用的语言就俩字儿——“欠欠”,俄语“换换”的意思。后来,为了便于交易,路牌和商铺便慢慢多了中俄文对照。

哈尔滨到牡丹江的高铁通车后,东一中俄风情街区更加繁华了,由原来的一条街,辐射到附近几条街,纵横交错。南方的小吃来了,跟本地的特色小吃相互补充,饮食内容更丰富。与东一街相邻的七星街以烧烤闻名,整条街全是各种烧烤。俄罗斯商品也比以前多了,除了大列巴、各种酒之外,还有奶粉、面粉、香肠、套娃等,都能引起国人的购买欲望。俄罗斯人最青睐的中国货则是服装百货,国产大品牌的运动装、御寒较好的裘皮都是他们的最爱。

到了晚上,整个中俄风情街区灯光闪耀,休闲的本地人和外地人走在街上,走进夜间开放的店铺,夜购、夜娱、夜宵、夜游、夜读等活动精彩纷呈。我曾经在一次重大节庆活动中走进风情街,观看国潮表演和俄罗斯歌舞,感觉真像《清明上河图》描绘的那样热闹繁华。有的宣传资料概况称:东一中俄风情街突出牡丹江对俄文化及经贸交流“桥头堡”作用。来了便知,此话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