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

桃花坞木版年画产生于明代,当时苏州桃花坞一带有数十家画铺,年产量多达数百万张,故以桃花坞为名。桃花坞木版年画继承了宋代雕版印刷工艺,兼用人工着色和彩色套版,以门画、中堂、条屏为主要形式,题材多为祈福迎祥、驱凶避邪、时事风俗、戏曲故事等。旧时,桃花坞木版年画曾流行于苏浙沪等处,远销湖北、河南、山东各地,并流传到国外,日本的浮士绘等版画艺术受其影响甚大,英国、法国、俄罗斯、德国等亦有相关作品收藏。2006年,桃花坞木版年画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从人民路右转到桃花坞大街,就从现代苏州一脚踏进了姑苏。石板路还是小时候见惯的样子,交错排列的几何图案如粼粼水波,闪着久经磨砺的沧桑古意。路面高低不平,微微硌着脚心,自行车骑太快会颠得胳膊酸而虎口麻。

桃花坞,名字如此风雅,可以想见春日桃花烂漫如轻云,树下,才子佳人眉目含笑。桃坞河在巷弄间婉转,带走曾经的时代风华和岁月尘埃,留下一条相对完整的老街。说是街,实为小巷,路面窄,两边民房低矮,最高两层楼,粉墙,黛瓦,挂着迎接新春的红灯笼。

杜洋的《龙行天下》木版年画 受访者 供图

越往里走,诗意越浓,因为一人、一画。

人是“明四家”之一的唐伯虎,传说中三戏秋香的风流才子,居于此、逝于此、葬于此,主要艺术作品也诞生于此。他用卖画的钱买了房屋、建了亭台、种了桃树,自称桃花庵主,并写诗记录自己的潇洒情怀: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他一生坎坷,最终在桃花坞找到了自己的栖身之地和精神家园。脉脉文风传承,如今,他的故居和纪念园里有双荷花池、文昌阁、画展、雕像,环境清幽。

画是桃花坞木版年画,源于宋代雕版工艺,脱胎于绣像图,发展于明而鼎盛于清。雍正乾隆时期,桃花坞有百余家年画作坊,每年出产年画超百万张。桃花坞木版年画构图丰满,造型夸张,色彩绚丽而清雅,刻工精细,以吉祥喜庆、风景、花鸟和驱鬼避邪等内容为主,雅俗共赏,在全国各流派年画里独树一帜,被称为“姑苏版”。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过年了,无论大江南北,桃花坞年画是热门年货。爱风雅的买《琴棋书画》,想发财的买《陶朱致富》,年轻人买《白蛇传》《西厢记》,老人家买《五子登科》《仙姑祝寿》,新婚夫妻买《麒麟送子》,即将应试的考生买《状元及第》。还有连(莲)年有余(鱼)、五福(蝠)临门、花开富贵、金童玉女、龙凤呈祥……门画、中堂、条屏,大的小的横的竖的,总有一款适合你。花钱不多,乐趣无穷,每个人都能买到称心满意的年画,捧在手里,宛如捧着新的希望,回家时腿脚都有力了许多。

撕下蒙尘、破损、褪色的旧年画,仿佛把往年的不如意一笔勾销;大门贴上威武雄壮的新门神,仿佛真的从此厄运消散、百鬼退却、家宅平安。旧的去了,新的来了,客厅卧室厨房贴得花红柳绿五彩斑斓,年的味道就有了,春天的脚步就近了。大人小孩的脸上荡漾起笑容,似乎每个人的心事都得到了妥帖安放,每个人的祈盼都能慢慢实现,在年画烘托出的热烈氛围里,抖擞起精神向前去,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传说,旧时有商船到日本,过年时,中国商人辞旧迎新,要撕掉船上贴的旧年画。日本人说,这么精美的艺术品怎能扔掉?于是保存珍藏,后来在此基础上,形成与发展了日本本土的浮世绘。艺术的种子就是这样无意中传播开来,生根发芽,开出别样丰美的花。

在老街是不怕迷路的,脚步任意闲逛,不知不觉到了桃花坞青年旅舍,背包客进进出出,年轻的眸子亮晶晶。继续向前,不知不觉又走到阊门,青砖城墙,圆拱形城门,这便是《红楼梦》开篇盛赞的“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姑苏真好,经济富庶,文化昌盛,处处古迹让人恍惚行走在时空之外,在亦古亦今的穿梭中,赏尽盛世繁华。

往回走,进了韭菜弄,据说是姑苏城里最窄的巷子,宽仅70多厘米,只够一个人走,别有特色。走过桃花桥,到了一家版画工作室,推门进去,里面可以看到整套的桃花坞木版年画制作流程:画稿、刻版、印刷、装裱和开相。刻版的主要工具是“拳刀”,还有弯凿(剔空)、扁凿、韭菜边、针凿、修根凿、扦凿、水钵、铁尺、小棕帚等,套色印刷步骤则包括看版、冲色配胶、选纸上料(夹纸)、摸版、扦纸、印刷、夹水。如此庞杂细致,令人大开眼界。

一幅继承古法又有创新的青龙飞天门神图吸引了我:左边的进禄门神一手托盘,盘中有鹿(禄),右边的加官门神手托魁星,魁星为点取状元之神,头顶飞龙神采飞扬,寓意龙年大吉。

年画曾是最深入民间的绘画,寄托着老百姓对未来最朴素的追求与祈盼。无论时代怎么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会变。在桃花坞,一定要买几张木版年画,借古人的福泽绵长,保佑自己新的一年顺顺溜溜,行得春风有夏雨,秋果累累枝头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