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物>

第五届全国导游大赛参赛选手合影 刘镇豪 摄

金秋时节,第五届全国导游大赛在河北唐山落幕。这是一次“展行业风采,绘文旅新篇”的生动实践。64名参赛选手在10余天的时间里,切磋技艺、交流经验、提升技能,一批讲政治、专业精、服务好的优秀导游在此产生。如今,他们已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将发挥以点带面的示范引领作用,树立行业良好形象,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第五届全国导游大赛金牌导游员李杰:

“被游客需要是最幸福的”

“能和这么多优秀的同行同场竞技,机会非常难得。”接受记者采访时,第五届全国导游大赛金牌导游员获得者——北京选手李杰回忆起半个多月的决赛历程,仍然心潮澎湃。

“简单来说就是收获满满。这场大赛,让我们有机会静下心把专业知识梳理清楚,弥补自身的不足。大赛十分注重导游的实操能力、处理突发状况的能力,其实,这也是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具备的素质。”李杰说,在他看来,“细节决定成败,游客的体验感是一个又一个服务细节积累而成的。当然,也包括更加生动、代入感更强的讲述,与游客强化沟通与交流。”

第五届全国导游大赛金牌导游员李杰 刘镇豪 摄

李杰说,让导游工作更加标准化、规范化是大赛带给自己的最大收获。“讲解时每个人的风格不同,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讲解,导游讲解行为必须规范,导游服务必须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旅行社条例》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要求。很多时候,当我们在带团时遇到突发状况,我们的处理方式可能看上去没有问题,实则与相关法律法规出现偏差,以后要努力在这方面不断提升。”

今年以来,随着旅游市场逐步复苏,李杰的工作也步入正轨。“暑期以及中秋国庆假期,很多导游工作安排得非常满,国内导游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作为出境游导游,每个月我能保证带一个团,行程一般在10至14天。”

随着出境游市场的恢复,李杰观察到游客消费需求的变化。“比如出境游团队,以前游客希望尽可能多去一些国家和地区,追求游览的数量,也就是走马观花式旅游。但现在不同了,游客更愿意选择深度旅游产品,更愿意为知识付费,在景点以及博物馆停留的时间更长了,能够静下心来了解景点背后的文化内涵,而这也对导游提出了更高要求。”

李杰说,满足游客不断变化的旅游需求,导游必须具备完善的知识体系和深度的知识储备。“尤其要注重日常积累,每天坚持学习,将知识掌握得更加深入。有的导游讲解时喜欢说一些野史,以为这样能引起游客的兴趣。但通过参加此次大赛我明白了,言之有物更动人。每一个景点、每一件文物背后蕴含的文化底蕴,我们都要掌握清楚,能够准确地给游客讲出历史渊源,这样的讲解才更有意义。”

“现在,社会上对于导游的认知存在一些偏差,偶尔会有负面舆情。作为一直奋斗在一线的导游,我希望游客能够给予我们更多信任,其实大多数导游都是秉承赤子之心坚守这份职业。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导游的形象和口碑会越来越好。”李杰说,他发现一起比赛的选手中,既有工作十几年的老导游,也有刚入行的新人,这让他倍感振奋。“大家都奋战在一线。希望吾辈青年,在文旅发展的蓝图上,做好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天下导游一家亲。”

入行至今,李杰已经在导游行业坚守了20年。“我第一次带团时,差3天满20岁,现在我已经快40岁了,我愿意继续坚持下去。无论是带团时长辈的肯定,还是小朋友汲取知识时的满足,都让我很有成就感。干一行爱一行,我很乐于把我的城市、我的国家讲给游客听。他们的认可与笑容是我最大的动力,被游客需要是最幸福的。”

在李杰看来,导游是一份值得坚守的终身事业。他希望,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导游群体健康发展而努力。“比如,从政策层面,对导游行为进行更有效的约束,发现触及红线的行为一律严惩;通过举办比赛、培训、交流等活动,组织更多行业‘大咖’为导游授课,帮助大家找到短板,更快提升。”

“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传承,导游工作中的正能量同样需要传承,希望每一位导游都能为旅游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为游客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让中国导游的名字越来越响亮。”谈及未来,李杰如是说。(记者 唐伯侬)

第五届全国导游大赛金牌导游员许心:

“大赛只是起点,不是终点”

“我是唐山的女儿,我是开心的导游,我会用一生的时间,把700万唐山人奋斗的故事讲给游客听。”近日,第五届全国导游大赛在河北省唐山市落幕,河北省导游许心在获得“金牌导游员”称号后动情地说。

许心是土生土长的唐山人,高考填报志愿时,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唐山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

“当时,很多同学抱着‘游遍天下,饱览祖国大好河山’的想法填报了这个专业,而我和他们有一点不一样。”许心说,“我想做导游,就是为了把唐山的坚强、唐山的故事、唐山的文化讲给更多人听。”作为唐山文旅国际旅行社的一名导游,许心至今初心未改。

第五届全国导游大赛金牌导游员许心 刘镇豪 摄

在决赛环节的几轮比赛中,许心生动的语言、丰富的知识储备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展现了良好的职业素养,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特别是在总决赛主题演讲环节,许心饱含深情地向大家讲述了老唐山的历史和新唐山的故事,让不少观众潸然泪下。

“1976年地震后,在全国亲人的帮助下,我们在废墟上重建家园。47年过去了,如今的唐山,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把百年工业城的无数个‘第一’,变成了吸引游客的旅游资源。如今的唐山人呀,安逸踏实、通透豁达。”讲起家乡,许心总是这样饱含深情。

在总决赛对抗讲解环节,许心抽中了“科技中国”主题。题目开放、选择面广、难度较大,从哪里切入很关键。“唐山诞生了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第一台蒸汽机车等中国近代工业史上的无数个‘第一’,科技感十足,让我一下子有了灵感。”许心的沉着,让她获得了晋级的入场券。

“其实让我压力很大的是大赛的知识问答环节。为此,70多天的备战时间里,我看了十几本书,刷了上万道题。”回忆备战时的情景,许心说,“也正是这个环节,让我再一次深刻意识到,一名优秀导游需要具备深厚的知识储备和扎实的基本功。”

在许心看来,这次大赛赛程设计非常紧凑。“尤其是在家乡比赛,我更加紧张。好在有老师、家人的帮助,让我尽可能将心态调整到最佳状态。从初赛时的紧张、到决赛中充分享受比赛,我战胜了自己。此外,7月份参加河北省内导游比赛,对我帮助非常大,让我能够很快适应决赛时的节奏和强度。”

谈到如何成为一名优秀导游,许心说,导游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导游不仅要成为知识广博的“杂家”,还要成为“专家”。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游客“个性化、品质化”的需求。

“要增强文化自信,通过专业的讲解和服务,向国内外游客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游客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验者和分享者。”许心认为,导游在向游客提供专业、细致服务的同时,也是在担任文化传播的使者。

大赛只是起点,不是终点。走下颁奖台的许心,马上奔赴新“赛场”。中秋国庆假期,她带领一个由15人组成的亲子团,从唐山出发到邯郸,完成了一次博物馆研学之旅。两天行程中,她给游客讲了胡服骑射的故事、邯郸的历史和发展,带领游客体验太极的魅力,享受着这份工作带来的快乐。

“只要热爱,导游是可以成为终身职业的。”许心建议,政府相关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出台奖补措施,推动导游队伍发展。同时,通过比赛、评优评先等方式,发掘、树立和宣传优秀导游。各大校院也要注重新时代导游人才的培养。相关行业协会、旅游企业要关心导游成长、关注导游需求,赋予导游更多归属感和职业荣誉感。

“我将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继续前进,用心做好每一项工作,继续沉淀自己,积累知识、完善自我,做一名有文化底蕴的导游。”谈及未来,许心说,“讲好唐山故事、讲好河北故事、讲好中国故事,是我不变的追求。”(记者 徐晓)

第五届全国导游大赛金牌导游员郭志伟: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坚韧不屈,脚踏实地,精益求精”。这是郭志伟对自己的要求。从业8年,郭志伟从地接导游做起,一路摸爬滚打,积累了丰富的经验。3年疫情,凭借对游客群体需求变化的敏锐感知,他开启了导游直播生涯,把主题内容限定在长城精讲。

“今年,我把一部分精力转回线下,依托直播积累的粉丝和认可度,与旅行社合作打造个人长城精讲IP。”郭志伟告诉记者,“我们从2月到4月,一直处于探索阶段。从5月开始,业务逐渐发展起来,到现在团团爆满。游客都是冲着长城精讲来的,有的游客没报上名,就自己买票跟着我的团队听讲解。与之前相比,能够明显感觉到游客更看重精细化服务,对深度讲解的需求更加强烈。”

今年6月,郭志伟参加了北京市导游大赛,并成功晋级。8月,开始备战第五届全国导游大赛。聊起为什么选择在事业回暖期参加全国导游大赛,郭志伟说:“我想通过参加全国导游大赛,给过去3年的坚持做个总结,也想通过全国导游大赛开阔眼界,结识更多优秀的导游伙伴,坚定走下去的信心。”

第五届全国导游大赛金牌导游员郭志伟 刘镇豪 摄

谈到参加此次全国导游大赛的收获时,郭志伟说,这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之前,有前辈聊到参加全国导游大赛后,整个人都得到蜕变。我当时还不太信,但是,自己参加后,发现确实如此。整个参赛过程,对心理和体力都是巨大的挑战。与此同时,无论是知识积累还是服务技能都有质的提升。参赛期间,每天大脑都在高速运转。每场比赛,其实都是知识积累和心理素质的比拼。”

“参加这次比赛,我收获的不仅是金牌导游员称号,还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郭志伟说,“整个比赛,既有与高手过招的酣畅淋漓,也有同行之间的惺惺相惜。还能通过评委老师的专业点评发现自己的短板,有针对性地努力。”

采访中,郭志伟分享了自己的一些经验。“参加这样全国性的比赛,首先要自信,在保持信心的基础上采取空杯心态,这样才能更好地汲取经验,取长补短;其次要注意找到更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扬长避短,把自己的优势持续放大,要坚韧不屈,不能轻言放弃,要脚踏实地,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地积累,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最后还要精益求精,努力做到最好,这样才能走得更远。”

采访中,郭志伟谈到最多的是“因为热爱,所以坚持”。

“目前,由于部分导游待遇缺乏保障等一些问题,坚持走下去会遇到很多困难。但因为热爱,我很难舍弃这份职业,所以才会坚持下去,并且把它作为终身事业来经营。”郭志伟说,如今,市场需求已经发生变化,导游不能故步自封,旅行社给什么团就带什么团,更不能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敷衍心态工作。“我们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动求新求变,将自己锻造成为一个细分领域中的佼佼者,做到一专多能。”

在郭志伟看来,导游群体要想获得社会尊重、获得更好的执业环境,内生动力才是最根本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只有自身强大起来,社会各界才能看见和重视导游群体。未来,导游一定会成为一个受尊重的行业,因为导游不仅是服务者,还是文化和美的传播者。”

谈到未来的职业发展时,郭志伟表示,他会把长城精讲IP继续做下去,并且发展壮大。“就我个人而言,首先是很喜欢长城文化,其次深度讲解也是导游职业发展的一个方向,游客参加完精讲团之后给出的满意评价,让我感受到一份责任。未来,我会与旅行社合作组建精讲团队,把长城精讲线路常态化,更好地为游客提供讲解服务。”

“时代在变,导游的服务内涵也在变。建议导游同行进行更多能实现自身价值的尝试。但在寻求变化的同时,我们一定要坚持一个原则,就是对工作的热爱和对游客的真诚。”(记者 张宇)

评委声音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中国旅游人才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专家评委 韩玉灵:

与前几次大赛相比,从参赛选手的表现来说,本届大赛的最大亮点是服务上的不断规范化。

为了让一线导游成为真正的主角,大赛组织方邀请了3位特级导游参与大赛方案设计,使大赛更加贴近实际,让大赛真正成为一线导游的舞台。

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山西选手王海涛。在实地带团环节,他事先准备了很多打印好的协议,内容涉及带团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需要游客签字确认时非常及时方便。这种方式不但给游客带来便利,也让导游服务更加规范化,这是非常可喜的进步。再比如,在实地带团过程中,对于游客安全的保障已经内化为导游的一种自觉行为,他们会时刻关注。但在关注游客安全的同时,很多导游对于自身的安全却不是很在意,这一点需要再规范。

在大众注重生活质量并希望获得幸福感的当下,通过本次大赛,希望能够培养出一批优秀导游,并且通过大赛向社会展示导游完全有能力满足社会需求。同时也鼓励导游沉淀下来,用心钻研业务,练习技能,获得提升。

一线导游要对自己充满信心,导游工作是可以成为终身事业的。通过在实际工作中不断锤炼,导游会看到更多机会,在获得更多经验和历练之后,也会发现这一职业还有更多体现价值的方式。终身职业并非一定一直在一线,可以有更多方式为这一职业继续奋斗,例如从事对新导游的培养工作等。

世界旅游联盟研究院首席研究员、专家评委 王昆欣:

本次大赛首次采用网络直播方式,在赛程设计上也有较大改动,目的是让全国观众更好更全面地看到导游的风采。比如现场创作导游词环节,要求参赛选手现场抽签确定主题后,在90分钟内独自完成导游词的创作,并进行现场演讲,大部分选手很好地完成了任务。

整个赛程中,我们看到了新一代导游饱满的精神状态和爱岗敬业、勇于挑战的拼搏精神。尤其是在决赛阶段,整个赛程比较紧张,但参赛选手展现了良好的综合素质。从这些优秀的导游身上,我看到了导游群体的精神面貌,也看到了旅游业的未来。他们将在各自岗位上为打造和提升中国服务做出努力。

希望通过这次比赛,赛出进步、赛出质量,引导导游群体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意识。

相信这次比赛会影响很多导游,建议希望成为优秀导游的业者,一是在实际工作中,要善于学习、不断提高,完善自己。导游是一个需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工作。面对的游客多种多样,游客对旅途体验和知识的渴求程度是不同的。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不断地学习,成长为专家型、知识型导游。二是要善于服务,提高服务意识,注重服务细节。与此同时注意不要过度服务,在实地带团过程中,过度取悦游客完全没有必要。

记者手记

热爱锻造优秀

“没想到导游还真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说学逗唱样样精通,真是刷新了我对导游的印象。”看了第五届全国导游大赛直播,北京市民芦先生给出了这样的评价。“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决赛中的两两PK环节,围绕陶瓷文化、园林文化、中国茶文化多个主题,参赛选手即兴发挥娓娓道来,可见平时很注重知识积累。”

9月25日,第五届全国导游大赛总决赛在河北唐山落下帷幕。正如赛后采访时评委专家所言,“这一次导游大赛意义非凡,既让我们看到导游群体中的优秀者,给导游群体树立了标杆,又通过网络直播向社会传达导游群体的声音——我们不仅仅是旅行过程中的服务者,更是文化的传播者、大美中国的讲述者”。

赛后采访时,选手们提及最多的是热爱。记者现场观战时,也感受到了选手因为热爱这份职业而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

上海选手、银牌导游员师文已经在导游岗位工作了20年。“我热爱这份职业,尤其是经历过导游大赛之后,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导游的每一次讲解都是对文化的传承,获奖后感觉肩负的责任更重了。”

山西选手、银牌导游员王海涛一直深耕古建筑讲解。“我参加比赛,就是想让大家看到导游这个职业是美好且充满希望的,吸引更多的人加入进来。我首先要热爱自己的职业,然后才能感染更多人。”

比赛中,记者还感到了强者之间的惺惺相惜。每次打分结束,或是参赛选手有精彩表现时,现场观赛的选手总会给予由衷的赞叹和阵阵掌声。很多选手表示,通过这次比赛,他们看到了更优秀的榜样,有了新的追求目标。

西藏选手、银牌导游员格桑央金告诉记者,此次参赛,她最大的收获是结识了一批优秀导游,并且在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我很荣幸能够跟行业中优秀的人一起切磋。”

天津选手、银牌导游员徐亮说:“大赛的举办向整个导游群体释放了一个信号,让大家知道行业需要什么样的导游,我们该朝着哪个方向努力。比赛中,见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精英,很兴奋。与自己同频共振的人在一起,感觉心中有一股能量在涌动。”

河北选手、银牌导游员胡雅飞非常喜欢两两PK环节。“这非常考验选手的知识储备及临场反应能力,在这个环节有很多精彩瞬间,也让我看到很多同行的优秀特质,值得学习。”

正如业者所说,第五届全国导游大赛,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有理想有激情、生机勃勃的新时代导游群像。相信比赛结束之后,这些选手会带着各自的责任和感悟回到一线,继续发光发热,为导游群体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记者 张宇 唐伯侬 徐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