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物>

20世纪90年代,美国《华尔街日报》一位记者跨越大洋来到云南大理,只为采访一个人,这个人建立了一个全英文的旅游网站,让很多美国人看到了大理美景并动身前往中国旅游。他就是凌小榕,1998年获评全国特级导游。

说起凌小榕与大理旅游的缘分,要从他1969年作为知青来到云南大理洱源县说起。在山水间扎根下来的他,遇到附近的煤矿到村里来招工,村民不太清楚煤矿工作情况不敢报名,凌小榕却报名了。他说,当时报名的初衷说出来很多人不相信——因为矿上有电灯,晚上可以读书学习。

凌小榕能用英语、日语、俄语读写,平时喜欢钻研问题,所以,煤矿的领导和同事对他印象都不错。在煤矿工作不久后,大理卫校分给煤矿一个学医的名额,矿上把这个机会给了凌小榕。在大理卫生学校,凌小榕凭借外语优势,阅读了大量的外文医学书籍,由于学业进步迅速,学校准予他提前毕业。此后他考入大学,毕业后,在铁路部门工作过,后转入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做翻译工作。而此时恰逢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开启入境旅游,由各地外事部门负责外宾接待工作,凌小榕由此与旅游结缘。

“后来,政府有关部门交给我一个任务,拨款10万元让我建一个国营旅行社。”凌小榕回忆说,由于没有从商经验,当时有点担心自己干不好,但是政府相关部门鼓励他放手去干。所以,他下定决心把旅行社办好。

经过办理各种手续、招兵买马,1993年旅行社终于成立了。但是,凌小榕发现一个问题:“当时大理因没有机场,很多客人在昆明就报团了,我们的客源受到影响。我想,一定要突破这个瓶颈,引入更多的游客。因为我是学理工科的,所以就想到尝试从互联网上寻求突破。”

“1993年,互联网在中国还没有普及,我为了专心研究互联网,找了很多外文书籍,把旅行社的日常管理工作交给了副总经理。”凌小榕说,“1994年,我终于做出了一个全英文的旅游网站,当时代码都是靠手敲的,网站介绍的是大理的旅游资源。”

“全英文的旅游网站在互联网上一发布,反响超出想象。”凌小榕说起旅游网站立即兴奋起来,“《华尔街日报》的记者专门来大理要采访我。我一开始心里有顾虑,不想接受采访,他就在我们旅行社的楼梯上等了一天,后来想到可以通过他扩大大理旅游的知名度,我决定接受采访。采访后,记者很快写好了稿子,借用我们旅行社的电脑将稿件发回《华尔街日报》总部,第二天这篇稿件就见报了。”

“全英文的大理旅游网站在国外受到关注,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看到了这个网站。”凌小榕说,“我们旅行社接到了很多传真,期望直接发团到大理。比如有一个研究人类学的教授要带着一个班的学生来大理,后来经过各方面对接,这个师生团顺利来到大理。这一段时期,我们旅行社的业务量大增。此后,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推动下,我们的成功经验被逐步推广。”

在旅游网站方面的突破性开拓,让凌小榕小有名气,他的人生轨迹也随之发生变化,1997年,他被调回出生地上海,担任上海和平国际旅行社副总经理。

此时,互联网已经在大江南北逐步发展起来,试水互联网渐成时尚。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和普及,凌小榕创新的步伐也在加快,他先后加入过携程、艺龙等线上旅游企业。在国内企业热情拥抱互联网之时,他已经意识到移动互联网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于是他又投身其中。

如今已经退休的凌小榕再谈起这些经验时十分感慨,语重心长地说:“现在发展旅游还是要注重新科技的应用,现代科技是‘向前看’。旅游业发展要前瞻性地创新方能开辟新路。”

采访即将结束时,记者问起凌小榕的退休生活。他笑着说:“现在我回到大理,在当地高校讲课。另外,我把在大理的旧房子重新装修了一下,买了很多器材,搞了一个人工智能的实验室。现在,我家里的家电都被我改造了,都可以实现语音控制……”电话中传来了凌小榕爽朗的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