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物>

近日,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传统工艺高质量发展专项调研组一行人走进大同市平城区的一座小院落,探访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大同铜器制作技艺国家级传承人李安民。82岁高龄的李安民仍一心扑在铜器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铜器制作技艺的传承、发展上,用实际行动书写着一个传统手艺人的坚守。“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把它做好,把这门千年的手艺传承下去,为国家、为社会再做点贡献。”他说。

坚守 让大同铜器重获新生

“五台山上拜佛,大同城里买铜”,说尽了铜器与千年古城的渊源。大同铜器有着2700多年的历史,凭着一代代匠人的坚守,古老技艺传承至今,并在年复一年的敲打錾刻中,将大同的文化、灵魂熔铸其中,成为大同的文化瑰宝、城市名片。1973年9月15日,周恩来总理陪同法国总统蓬皮杜访问大同云冈石窟时,就将大同铜器“九龙奋月”铜工艺火锅作为国礼馈赠。

在李安民任大同市金属工艺厂厂长的20多年里,他努力使传统技艺适应当代人的审美观念和实用需求,带领全厂开发了新式酒具茶筒、文房四宝、生活用品、工艺品等产品。其中,采用上乘黄铜制成的铜火锅最受欢迎。每到过年过节,热气腾腾的木炭火锅是晋北人家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铜火锅的销量更是直线上升。

受各种因素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铜火锅为代表的大同铜器开始衰落。1995年,大同金属工艺厂停产,200余名职工失业。李安民急了,已退休3年的他,联合厂里的老匠人,自筹资金在自家小院里搭灶起火开起了铜匠铺。在此基础上,2002年,大同市城区天艺昌工艺品厂(以下简称“天艺昌”)正式成立,10年后该厂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014年,大同铜器制作技艺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8年,李安民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大同铜器制作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匠人们的坚守,使大同铜器迎来了重生。目前,李安民正在筹划建立大同铜器制作技艺博物馆。

天艺昌展示的部分大同铜器作品 王文华 摄


创新 精雕细琢打造精品

坚守不易,创新更难。李安民不服老、不服输,他说:“传承人的任务就是把手艺传承下去。”为此,他经常带着上百件精品铜器往返于各地博览会展销会,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了解大同铜器,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喜欢上大同铜器。

“锤锤打打了一辈子,就是想让更多的人传承、发扬这一传统手工艺。”李安民说,从过去的精美青铜器中可以看到,古代工匠的手工艺是如此精湛,现在匠人们的手艺与老祖宗的手艺还有很大的距离。“我的目标就是通过不断地创新研发,使我们的每件作品都能达到使用价值与观赏价值兼具,做好大同铜艺的‘守’艺人。”

2017年,首届大同古都灯会成功举办,千人同吃、万人齐观的“王府升锅宴”成为参会人员难忘的记忆。高5.17米、直径3.5米,重达3767斤的“王府升锅”铜火锅就是李安民率天艺昌数十位匠人,历时两个多月一锤一錾纯手工打造的,可以实现一次加工近一吨食材、供千人用餐。美食配美器,给游客呈现出视觉与味觉双重美感,再一次向世人展示了大同铜器的非凡魅力。

李安民说:“要让那么大的锅处处加热均匀,外壁还不能发热烫着人,这也考验着工匠的创新技艺。”


花纹雕錾 王文华 摄

李安民非常注重发挥团队成员的创新能力,他经常带领匠人们到云冈石窟等文物古迹参观学习,借鉴和吸收文物中的文化元素并进行创新,云冈飞天、西周凤鸟、仿古锤纹等都錾刻在了作品中;同时大同长城文化公园建设、大同黄花菜产业等也是他们创作的源泉。本着“日用品艺术化,工艺品日用化”的原则,目前,天艺昌开发有工艺火锅、宫廷御锅、婚庆、民俗产品、旅游纪念品等八大系列200多个品种350多个花色。在器型上,更是突破传统形制,创新生产出符合年轻人审美、外国人生活习惯的生活用品。

2019年,第五届成龙国际电影周在大同举行之时,精美的“九龙奋月”铜工艺火锅作为电影周定制礼品,受到了十九国驻华大使的交口称赞。

“一名手工制作匠人,不仅仅是一名手艺人,更是一名艺术家,要将自己对艺术、对生活的感悟融于作品创作当中,赋予作品鲜活的生命力。”李安民说,铜制品锻打成型从无形到有形,花纹雕錾技艺赋予其美丽且极富文化内涵的外表,这些都是硬功夫,每件作品,都是大家的匠心之作。

李安民的儿子李旭东现已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他说:“目前,我们正在尝试将大同美食文化与大同铜器完美融合,推出大同火锅宴,实现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传承 多方努力培养更多人才

“我一生钟情铜艺,将传承大同铜艺当做神圣责任和使命。”李安民说,大同铜器发展多年来,在工艺上,尚没有超出旧时套路,造型花样、功能技术方面都还需加以改进、创新;在人才上,整个大同城内掌握铜艺的匠人不过数十人,而愿意投身传统工艺的年轻人更少。如何培养传统手工艺人是目前最现实的问题。

据了解,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天艺昌只在6月接了1单业务,其他时间都没有活儿。

“工人工资每月都按时发放,一个也不舍得让他们走,培养一个很不容易。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家,技术的传承也要靠大家。”李安民先后培养徒弟30多名,其中省级传承人1名、市级传承人3名、区级传承人2名。为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厂里还经常送大家去参加培训班、研修班进行学习提升。

“铜器制作耗时、耗精力,学习普通铜器制作最少得3年,如果是雕刻精美的铜器最少得10年。”李安民说。

李安民介绍大同铜火锅的制作技艺 王文华 摄

为了让这门手艺传承下去,李安民年年都会登报招收学员;经常带领团队走进技校、职业学校、特殊学校开展宣传,弘扬传统文化;在大同大学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通过现场展示、交流、体验,激发同学们对大同铜器制作技艺的兴趣。他还主编出版了《大同铜器》一书,系统介绍了大同铜器的发展历史、产品品种、技艺特色、图案设计、人文故事等。

“我想培养更多铜器制作的传承人。”在李安民坚持的背后,是家人的陪伴与支持。老伴和大女儿退休后,每天都在厂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山西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卫才华向李安民介绍了文化和旅游部等10部门《关于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的通知》提出的人才培养政策,“下一步,国家将进一步健全传承体系,鼓励从学历教育、在职教育等方面提升传统工艺从业者整体水平。”

山西大学人文学院院长郑伟鼓励李安民一定要坚持、挺过难关,并利用这段时间积极进行人才培养、技术提升。郑伟表示,传统工艺定会迎来大发展。

据了解,目前,大同市政府在大同古城内为天艺昌规划了一个三进院落的四合院,为大同铜器创造更大更好的发展空间。

李安民表示,希望在大学里开设非遗课程,让孩子们早些接触、产生兴趣。他对铜器发展充满信心,在后续传承中将加紧创新研发的步伐,坚守手艺人的匠心、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