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1日
第07版:旅游报07版

陕西省宝鸡市高新区石鼓文化城旅游休闲街区

鼓韵千年踏春来

本版插画 芝芝

□ 程美玲

作为一名宝鸡人,我是自豪的。不仅因为这里有秀丽的山水,淳朴的民风,还因为它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宝鸡是周秦文化的发源地,有许多值得一去的地方。

借着3月畅快的风,我顺着滨河路信步走到了石鼓文化城旅游休闲街区。沿着青石台阶拾级而上,两侧的桃花、杏花正开得烂漫,粉白的花瓣簌簌地掉落在肩头,就像穿越而来的使者,在优雅地和你打着招呼。抬头仰望,灰色的地基上一座气势恢宏的建筑映入眼帘——陈仓石鼓阁。整体的建筑以青铜色为基调,配以白色的墙面,红色的立柱,显得庄严肃穆,阁内集中展示石鼓复制品、历代石鼓文化研究成果及国内外优秀书法作品、宝鸡历史名人展等,游人登阁鸟瞰,可领略秦岭渭水风光,观赏市容市貌。

走进陈仓石鼓阁,赫然陈列在中央的是10面历经沧桑的石鼓复制品。这些被康有为誉为“中华第一古物”的石鼓,每面都镌刻着古老的石鼓文。我凑近了细看,透过斑驳的刻痕,似乎还能听见先秦时期猎马嘶鸣的回响。最右侧的“作原”鼓上,记载着秦人开垦荒地的事迹,让我感受到了先民筚路蓝缕的艰辛。

据传,石鼓的发现还有一段传奇故事,在唐朝贞观年间,一位牧羊人在陈仓山上放羊,突然发现了10块形状如鼓的花岗岩石,上窄下宽,样子怪异。细观之下,石鼓上面竟布满了奇特的文字,无人能懂,大家都以为是天赐神物。附近的乡民闻风来焚香跪拜,一些文人墨客也前来拓印。安史之乱爆发以后,石鼓不知所终。之后历经朝代更迭,石鼓原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石鼓几经波折,如今安然无恙,在千年后的今天熠熠生辉,这何尝不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幸事?

陈仓石鼓阁的正对面,是一组祭祖敬天的雕塑群。秦公恭敬站立,后面的侍从端着献祭的物品,鼓手击鼓,舞者起舞,生动地再现了秦公游猎后盛大的献祭活动。当香烛燃起,鼓声响彻云霄,就像在与天地对话一般,摇曳的火光凝成笔锋,写下绵延千年的偈语。

顺着林间的小路,就能到达中国青铜器博物院,它的造型顶部也是一面巨大的石鼓,辅以周秦文化元素。步入展厅,我又看到了西周宗室贵族在祭祀时所用的礼器——何尊。每次看到何尊内胆底部的“宅兹中国”4个铭文,我总会心头一震。这可是“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怎能不令人感到热血沸腾?

在“周礼之邦”展区,我轻轻敲击编钟,清越的乐声在展厅回荡。恍惚间,我仿佛看见周公旦在洛邑制礼作乐,钟鸣鼎食的场景。旁边的大盂鼎内壁的291字铭文记载着周康王册命贵族盂,并向盂讲述文王、武王立国经验的史实。若轻敲鼎外,余音或许可以穿透几千年黄土,替周天子将金文镌刻的治国箴言,一字一顿叩进山河的骨缝里。

从博物院出来,已是夕阳西下。我站在山脚下回望,那些古老的文字、精美的器物、动人的故事令人心绪久久难平。《诗经·大雅·文王》有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站在中华石鼓园的春风里,我依稀听见了激昂的鼓声阵阵。这鼓声穿越千年,在新时代文明的土壤里,孕育着更加铿锵的回响。

2025-04-01 陕西省宝鸡市高新区石鼓文化城旅游休闲街区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101715.html 1 鼓韵千年踏春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