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所创造的,蕴含着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是助推乡村振兴的宝贵财富。然而,目前存在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到位、乡村发展基础较为薄弱等情况。因此,我们应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的重要引领作用。特别是在当前农村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的情况下,更要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发挥其对乡村产业、文化、生态等赋能作用,推动乡村振兴迈上新台阶。
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与乡村文化振兴融合
乡村文化振兴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优秀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关键。红色文化资源凝聚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形成的宝贵经验,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精神财富,内涵丰富、价值巨大。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有利于新时代乡村文化发展新格局的塑造和乡村文化空间的拓展。在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引领作用,可以为乡村产业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提供精神动力。对此,一是要建立健全红色教育基地,通过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为人民提供心灵信念的指引。二是要通过对红色历史故事、革命人物事迹、红色节日等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增强群众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三是要提高村民对当地历史文化的认知,通过整合当地特色民俗、风土人情等资源,增强村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拓展红色旅游链条,与乡村产业振兴结合
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将红色文化资源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而发展红色旅游是实施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一方面,可以在乡村发展红色旅游,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项目,吸引游客前来,从而带动当地产业发展,使红色文化资源实现由“资源”向“资产”的转变;另一方面,可以依托红色旅游商品、红色餐饮、红色主题民宿、红色演艺等一系列与红色文化资源相关的产品和服务项目,进行开发利用,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提升当地群众就业水平。在拓展红色旅游链条上,要注重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体、群众参与”,充分挖掘当地农业特色和农产品的文化内涵,因地制宜打造红色品牌和红色旅游产品,以市场为导向,把红色文化资源与当地经济发展相结合。
强化红色文化教育,与乡村人才振兴协同
乡村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现阶段,虽然各地出台了一系列引才、聚才、留才的政策措施,以鼓励广大青年人才返乡创业、就业,但由于农村地区基础设施、教育医疗、薪资待遇等各方面原因,部分农村人才流失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对此,要充分发挥好红色文化的价值引导及能力培养功能,通过红色文化育人基地、红色主题教育等形式汇聚青年人才,为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撑。
具体而言,一方面,通过红色文化展览、红色影视观看、红色产品开发,深入研究红色文化中蕴含的精神资源和丰富思想,以增强青年人才使命担当。另一方面,要以红色文化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乡村红色文化教育,加强政治教育,培养出一批德才兼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和技术保障。
加强红色遗迹保护,与乡村生态振兴共生
红色文化资源是乡村生态振兴的重要资源,乡村生态振兴又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此,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以绿色发展为目标,正确认识红色文化建设与乡村生态振兴的关系,让“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伴相生。
对此,一是建立完善保障机制。要制定完善的红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和文物保护法规,对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等内容进行明确规定;要构建安全防控和应急预案体系,建立和完善文物资源管理体系和日常保护管理体系。二是充分发挥优势资源。要对红色遗址等建筑设施进行合理开发和保护利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让红色文化得以传承和弘扬,推动乡村绿色发展、生态发展;要通过“红色+民俗”“红色+生态”“红色+美丽乡村”等富有特色的建设发展方式,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建设宜居宜业的乡村。
依托红色基因传承,与基层组织振兴共促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永葆本色的生命密码,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政治品质和精神品格。要加强党对各领域各方面工作的领导,就要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注重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一方面,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红色文化强大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不断加强对农村基层党员领导干部的红色文化教育,针对涉及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提出切实有效的举措,让基层党员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让更多的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在我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为实现乡村文化振兴、产业振兴、人才兴村、生态兴村及组织兴村,更应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拓展红色旅游链条、强化红色文化教育、加强红色遗迹保护、促进红色基因传承,在多元协同中探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赵希宁,榆林学院绥德师范学院讲师;李姗,榆林学院绥德师范学院讲师)
本文系2024年度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青年项目“红色文化资源助推榆林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研究”(编号:2024QN363);榆林学院绥德师范校区红色校史研究项目“绥德师范校史与榆林学院校史有效衔接研究”(编号:2022-SSZX-10);榆林学院绥德师范校区2023年研究课题项目“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陕北红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研究”(编号:CGJL049)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