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6日
第04版:旅游报04版

高校体育教育与民族文化结合的教学模式探索

当今,高校体育教育已成为培养全面发展人才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大众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体育教育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健康,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民族文化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蕴含的体育资源和文化传统对高校体育教育具有深远影响。高校体育教育与民族文化结合,有助于优化和改良传统体育教育模式,发挥民族文化优势,培养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促进高校体育育人成效。

近年来,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与民族文化结合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存在一系列不足和挑战。一方面,传统体育教育教学模式存在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过于注重技能教学等问题,忽视“以体育人、以体育心”目标。另一方面,民族文化在体育教育中缺失,体育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编排未与民族文化有机融合,使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能充分体会民族文化的魅力与价值。因此,需要探讨高校体育教育与民族文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全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参与度,提高高校体育教育质量,为传承、弘扬、创新民族文化作出贡献。

改革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将民族文化与高校体育教育有机融合。体育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手段,高校需要从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入手,推动民族文化与高校体育教育有机融合。首先,需要制定相关策略,明确二者融合目标、重要任务和具体要求,从政策层面为二者有机融合提供支持和指导。其次,深入挖掘民族文化体育教育题材和内容,融入体育教学中,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和体育教育的理解,为推动二者融合奠定基础。最后,将民族文化精神内涵与体育教学相结合,通过理论课、实践课、网络平台教学等途径综合呈现,突出其可视性和文化感染力,使学生体会民族文化价值。

加强师资队伍培养与提升,提升教师民族文化素养和体育专业能力。民族文化素养是指个人对民族文化知识的了解、认同、继承和发扬。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需要兼备民族文化素养和体育专业能力,才能有效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引导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提高学生运动技能,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为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与提升,一方面需要加强民族文化教育,通过开展专家讲座、专题研讨会等多种形式,不断加深教师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需要加强体育技能培训,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体育技能训练,不断提高教师的体育教学能力。

鼓励体育活动创新与推广,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民族文化特色体育活动。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与民族文化结合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活动形式单一、内容不够丰富、挖掘和传承力度不强等。推动高校体育教育与民族文化结合,需要深入挖掘所在地民族文化资源,不断丰富体育教育内容,立足自身发展特色,将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文化融入体育教学中,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深入感受和理解民族文化。需要创新活动形式,提高互动性,通过举办民族传统体育赛事、民族文化展示等活动,提高学生对两者的关注度和认同感。

综上所述,高校体育教育与民族文化结合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需要政府、高校、社会、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加强探索与创新,推动体育教育与民族文化结合取得更为丰硕的成果。

(贺小卫,重庆财经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校体育教学)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巴渝体育文化融入本地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实践路径研究”(编号:K22YG221243)的研究成果。

2024-06-06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95465.html 1 高校体育教育与民族文化结合的教学模式探索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