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就缙云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作出重要批示。近年来,重庆市北碚区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扎实做好缙云山综合提升“后半篇文章”,让“生态人文”成为北碚的靓丽名片,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展现北碚担当、贡献北碚力量。
加强统筹规划,构建缙云山全域发展格局。一是联动各个区域,高水平一体规划。坚持保护区内部绿色旅游与保护区外围农文旅康融合发展相结合,构建“一心四区”全域发展格局。“一心”即缙云山景区,“四区”即金刚碑片区、澄江片区、歇马片区和天府东阳片区。二是增设四个山门,拉大空间格局。通过多点布局入口,设立金刚碑游客集散中心及东门、北门、南门3个小型游客接待中心,有效串联起缙云山与周边各个景点。三是错位发展布局,分期规划实施。将缙云山联动金刚碑片区、澄江片区和虎头山片区作为近期规划,突出温泉康养游、民宿小住游等主题游览体验。将天府东阳片区作为中远期规划,描绘“半城山水满城绿”的城市画卷。
串联交通节点,畅通缙云山全域发展环线。一是推进重点项目,畅通对外连接线。加快推进在建的渝武高速复线、东环线等交通项目,积极争取合璧津联络线、轨道7号线等项目尽早实施,进一步提升缙云山片区的区位优势。二是串联旅游景点,打通内部循环线。建设缙云山环山风景道、沿江风景道等,向上争取纳入全市“两江四岸”绿色步道、国家旅游风景道。完善缙云山登山步道体系,开通具有北碚文化特色的城市观光小巴,进一步优化各观光点的联络。三是布局特色交通,打造立体观光线。沿白云竹海到缙云路方向布局半山小火车,推进澄江、金刚碑等旅游码头建设,在张飞古道与北温泉之间架设过江索桥,实现全方位的观览体验。
完善功能配套,提升缙云山全域发展品质。一是丰富业态,做强产业链条。利用缙云山生态资源和“百馆碚城”,打造“科普+研学+拓展+演艺+数字”的文创教学目的地。利用世界温泉论坛永久会址和缙云山道医养生资源,打造“温泉疗养+道医养生+主题民宿酒店+人工智能+论坛”的国际康养目的地。二是对接供需,提升服务质量。提升和新增医疗、停车场、无障碍设施、厕所等公共服务设施,建立游客评价反馈及处理分析系统,提升游客游览满意度。三是智能管理,实现智慧旅游。加强景区、酒店、民宿、餐饮与携程、飞猪等大型OTA平台合作力度,为游客提供私人旅游定制线路产品。在抖音、哔哩哔哩等平台,开展主题营销等活动。
讲好名山故事,打造缙云山全域发展文化链。一是做好文化宣传。坚持以书为媒、以诗为媒、以剧为媒,编好一本宣传缙云山的书,优化升级“缙云诗会”大型诗歌吟唱活动品牌,演好一批精品文化剧目,全方位讲好缙云山的自然风光、历史遗迹和典故传说。二是做深文化融合。在道路命名、导视系统打造等方面植入“勉仁”“乡建”“作孚”等文化元素,在文旅产品开发及公共服务设计中融入北碚文化品牌元素,推出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好礼、乡村好物。三是打造文化“IP”。加强校地企深度合作,鼓励西南大学美术学院、音乐学院等在缙云山半山建立工作室。对接专业传媒公司,打造缙云山全球森林画展、国际森林音乐会等高规格文化演艺活动。
优化体制机制,抓住缙云山全域发展主动权。一方面,强化政策支持。研究出台旅游发展准入规则、加快推进民宿产业发展等相关政策,畅通项目手续办理“绿色通道”。加强农户契约意识培育,完善司法提前介入制度,鼓励和引导村民有序参与到项目建设中来。另一方面,优化要素保障。优化拓展望山见水空间布局,加快缙云山片区975亩土地控规覆盖进程。大力争取将缙云山生态环道建设纳入国家旅游风景道示范工程和重庆市“两江四岸”“清水绿岸”治理提升项目。积极争取生态保护与建设绿色债券、乡村振兴债券、碳中和债券等的发行,协调市级重点文旅产业项目落户,积极引入优质社会资本。
(重庆市北碚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