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玉丽
官房村坐落于河北遵化马兰峪镇,与遵化城区相隔27公里,北靠马兰关,西临清东陵,东侧为燕山山脉,一条马兰河由村子西侧向东南流淌。
沿着公路行驶,车还未进村,远远就看见有索罗杆矗立在古门楼前。同行的朋友告诉我,满族人家皆立索罗杆,只要看到索罗杆,就是到了满族村,可以吃到地道的满族菜。
古门楼屋顶仿照清朝的四脚亭,角脊微微翘起,与垂脊、鸱尾形成梯形屋顶。两侧墙体撑起蓝绿色的雕花横梁,正中间是写有满汉双文的“官房”牌匾。
出村迎接我们的民宿老板娘说,“官房”二字是由几百年前这里的住房性质而来的。明朝时,大将军徐达看中村子的风水,建成当时的“单位分配房”供将领及其家人居住,“官房”就此成了村子的名字。
穿过门楼,绕过影壁,古香古色的街道赫然呈现在眼前。由青砖铺设的主路两侧,冬青树在春风的召唤下绿得发亮。临街四合院倒座的灰瓦檐,爬上了几枝含苞开放的桃花。
瓦檐之下,街角一隅,圆环的井座也是村里的老物件。窄小的古井已经废弃,村民说很久之前它就在这里。随着时代变迁,看着一代又一代村民来来去去,这座古井俨然是一位长者,讲述着独属于村落的故事。
接近晌午,老板娘将我们托付给一位穿着旗装的大伯。大伯虽然年岁大了,脚步慢了,但对村落的历史更为熟知。我们一边听大伯讲故事,一边走过十二帝铜钱街,又看了“刀把子”样式的老城墙,参观了一座座满族风情的四合院,筋疲力尽时,才回到民宿用餐。
民宿是满族风情的四合院。一进门是倒座房,向前走是影壁,隔开门外与户内的天地。东西厢房之间有一块菜地,平分成六畦,第一畦能看出是去年冬天新撒的葱苗,后几畦被薄膜覆盖着,熙熙攘攘的绿色菜苗看不出是什么品种。
穿过菜地,走进正房,一张大圆桌摆满了餐前美食。苏叶饽饽、驴打滚、豌豆糕……各式各样,和我们外边常见的不尽相同。我与友人素来是美食当前,“手机先吃”,举起手机每个角度拍上两张。一旁女儿看我没有发令开吃,急得咿咿呀呀大叫。正巧上菜的老板娘路过,捏了一块点心放在女儿手中,小人儿瞬间安静下来。
新上的菜就是传说中的“八大碗”:蒸酥肉、蒸碗肉、蒸肘子、蒸排骨、蒸黄鱼、蒸鸡块、蒸扣肉、蒸丸子。硬菜一上,餐前点心就变得索然无味了。拿起筷子,端起碗,肘子软烂滑腻,扣肉鲜咸可口,若是再来一杯小酒,真的是羡煞旁人。
吃饱喝好,老板娘将我们送至村口,挥手告别。山水有重逢,他日定重游。看着车窗外老板娘不断变小的身影,我想那个“他日”应该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