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才造士,为国之本。”作为应用型公办本科院校,四川旅游学院紧紧扭住 “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个牛鼻子,系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筹做好“地方性、应用型、开放性”的文章,积极探索应用型旅游本科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提高服务文旅行业与地方工作质量,通过提高服务文旅行业和地方创新发展能力来反哺,使立德树人与服务行业和地方无缝对接、形成循环,相互促进、融为一体,奋力走出一条契合办学规律、符合社会需求、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文旅特色的地方应用型办学新路。
11月中旬,一场别开生面的“家在成都·悦动有你”2022中外人士金秋趣味运动会在风景如画的四川旅游学院火热开展。驻蓉领事、外籍人才、外事代表等在蓉境内外友人通过参加运动和游览集市,领略高校风采和成都大众体育风尚。
四川旅游学院是一所以旅游命名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也是一个3A级景区,有着“校园在景区,景区在校园”的独特格局。近年来,该校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明确“一主线四坚持”办学思路,肩负“强旅报国”历史使命,大力实施“育人立校、科研强校、服务社会兴校、文化传承创新荣校、国际交流合作扬校”五大发展战略,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弘扬传承中国优秀旅游、烹饪文化,以踏踏实实的“干”收获许许多多的“赞”,走出了一条应用型旅游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道路,增强了学校服务四川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和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建设的能力。
勇担“强旅报国”使命
全力培育应用型文旅人才
作为四川省属公办高校,四川旅游学院依托“川旅融同”计划,勇担“强旅报国”重担,从体制机制、师资实力、学科建设等方面重点发力,立志为培养一批新时代高素质“文旅川军”贡献力量。自2021年入选四川“三全育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以来,四川旅游学院成立“三全育人”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和推进“5+10+N”育人组织体系建设。同期成立的“党委育人工作委员会”,进一步厘清了“三全育人”和“五育并举”的工作组织体系,加强了党委对学校育人工作的领导与统筹规划。
“学校构建了以学生应用技能培养、综合应用能力训练、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培养三大能力为目标的产教融合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分步实施、梯度推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养。”四川旅游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学校形成了全员共进、全程共建、全频共振的良好育人局面。
同时,学校还以西南地区为圆点,以“大旅游”为落脚点,推进“融汇地方,同频共振”“融通行业,同向而行”“融贯科研,同源共流”“融聚群校,同类相济”“融合企业,同声相应”的“五融五同”大理念落地落实,制定实施《四川旅游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行动方案》(“11123川旅融同”计划),助力川藏旅游业协同发展。
古之学者必有良师。深谙此理的四川旅游学院通过培养教学团队、科研创新团队、专业带头人和“川旅英才”“教学名师”“教学之星”“精工巧匠”,以及制定《关于全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管理办法》,为学校人才培养夯实了师资基础。
此外,学校还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方案系统性改革。该校2022版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了思政类、通识课程、专业必修和选修、集中实践课程体系的逻辑顺序,强化了课程整体逻辑推进关系和新内涵,打造特色化、高水平专业学科集群。
勇于创新提升实力
特色育人模式成效凸显
近年来,四川旅游学院持续深化育人创新机制,推动学校整体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明显提升,有效推进了产学研用协同发展,团结一心,努力把四川旅游学院建设成“学子向往、社会赞誉”的高等学府,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
2017年“8·8”九寨沟地震当天,毕业于四川旅游学院的导游李文华与同事张立多次折返飞石区救出6人,带领两个旅游团和路遇游客安全返程。“他们用年轻人的勇气和担当,擎起了高高飘扬的导游旗。”事迹传开,社会各界好评如潮。
随着应用型人才培养综合改革深化,学校入选全国100所“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建设高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首批四川省省级创新创业学院、2021年度“中国双创典型示范高校”、“海外惠侨工程——中餐繁荣计划基地”,并建立了“2011川菜产业化和国际化协同创新中心”“2011川藏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协同创新中心”“中国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示范基地”和烹饪科学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四川省高校川菜工业化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
在行之有效的育人体系下,四川旅游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部分毕业生走向社会后,在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涉旅企业等实现了稳定就业。其中不乏在上市公司、知名旅游企业和海外就业的毕业生。2011年从四川旅游学院毕业的叶玲现就职成都市龙泉驿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从事旅游宣传和营销工作。
今年,《关于公布2022年四川省产教融合示范项目立项建设名单和报送建设任务书的通知》发布,四川旅游学院《文旅数智制造创新示范基地》项目入选,其申请制定的《可持续旅游——旅游目的地实施可持续旅游基本原则的良好实践》国际标准提案通过预工作项目(PWI)注册,并与全国60多所院校携手加入中国旅游报社“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产学研用协同发展计划”。
新机遇引领新未来
矢志深化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育
2021年,在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下,学校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标志着其人才培养和办学质量实现新跨越。教育部评估专家组反馈评价:“四川旅游学院从校领导班子到中层干部、师生员工,从上到下,充满着昂扬向上的精气神”。
近年来,学校在逐年增加本科教学经费的同时持续推进智慧教室等硬件建设,让高水平本科教育步伐不断加快,成效显而易见。近两年,该校学生在省级及以上各类学科竞赛、专业竞赛中获奖867项次,其中国家级的达203项次。
辛勤耕耘必有收获。近年来,学校产教融合深度和广度持续递进,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及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能力得以增强。目前,该校已同地方政府、行业协会、科研院校、知名企业等建立了合作关系、实验室和实训基地;主持参与的许多项目也获得了国家级和省级荣誉。在近三年全国大学本科教育专业排名中,四川旅游学院的烹饪与营养教育、会展经济与管理、酒店管理等特色专业均名列前茅,其组织开发的相关专业课程教材已被全国近百所院校选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对加强旅游人才培养和旅游管理学科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要求。2022年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提出,要打造一支新时代高素质“文旅川军”。作为根植四川、辐射西南、面向全国的四川旅游学院又有着怎样的思谋和举措?
四川旅游学院锚定国家所需、社会所盼、学校所能、未来所向,凝聚智慧、改革创新、攻坚克难,以诗意共远方,将加大力度培养基础牢、上手快、后劲足,具有家国情怀、社会担当和职业操守,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具有国际视野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站在新的起点,我们将进一步深化应用型旅游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以坚实的脚步书写学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文化和旅游业发展持续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四川旅游学院党委主要负责人表示。
晏启鹏 杨朝斌 熊双丽/文
图片来源:四川旅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