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09日
第15版:旅游报15版

云南红军村的短视频

疫情期间,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乔甸镇新庄村支部书记蒲国宏每天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拍摄一段短视频发到自己的朋友圈,他说:“现在新庄村的影响越来越大,附近的机关单位来学习、上党课的越来越多,我这样做,就是告诉他们新庄村的实际情况。”

1936年4月,红六军团长征途径新庄村,当地有4名青年参加红军,后来都牺牲在长征路上,蒲国宏的爷爷就是当年牺牲的红军战士之一。

蒲国宏在外经商有了积蓄后,不忘家乡,不忘长征文化,通过建设设施、兴办企业等带领乡亲致富。

谈及拍视频发朋友圈,蒲国宏说,自己也不会编辑加工、配文字、配音乐,就是把实际发生的东西发到网上。这几年主要发的内容有:

一、长征历史文化。通过咨询省、州、县各级党史部门,了解红军长征的详细路线,认真梳理新庄村4人参加红军的感人故事;花220万把自家祖传老宅装修成红军长征纪念馆,用15万买地建了红军讲坛。这些事儿在短视频中都可以看到。

二、反映村子“鱼”的优势。因产地而著称的海稍鱼,2013年入选宾川县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5年入选大理州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新庄村特色饮食文化的亮丽景观,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新庄村在“农旅文”融合发展中充分发挥“鱼”的优势,弘扬提升这一独有的饮食文化资源内涵,以“鱼”架桥,带动人流、物流、信息流,加快“农旅文”融合发展。从短视频里可以看到新鲜的鱼和游客吃鱼的场景,从而吸引其他人来村里看鱼、吃鱼。

三、反映“景”的特色。通过资源整合、产品创新、产业集聚等方式,目前新庄村已建成油橄榄、滇橄榄种植基地1000亩,单幅连棚葡萄采摘园320亩,突尼斯软籽石榴采摘园80亩,柑桔采摘园180亩,三角梅观光园50亩,“红军林”100亩,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景观农业发展。同时,村里用海鞘水库水淹地开发建设“海花草原”景区,设餐饮区、水上娱乐区、农耕文化体验区以及烧烤露营区,提供适宜支部活动、团队旅行、家庭(朋友)聚会的休闲娱乐场地,并通过短视频宣传,吸引游客前来游玩体验。

四、反映“文”的集成。新庄村具有融红色文化、农耕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及海稍鱼文化于一体的文化优势。为弘扬红色传统,激活红色基因,打造红色品牌,新庄村建成了全州首个村“红军长征纪念馆” 以及全省第一个对外开放的、 村民自建的集展示农耕文化、民族民俗文化于一体的农民博物馆,为游客提供参观体验和了解文化的场地。还把来参加活动的团队的集体照片,放在墙上,一方面为了留念,另一方面也给第二次、第三次来参观的客人一个惊喜。

五、反映公司作用。2015年10月,集企业股份、村集体股份和村民股份为一体,新庄村成立了宾川县红色海稍农业观光旅游开发公司。公司以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精神、传承红色文化、带动全村农户脱贫致富为宗旨,采取“支部+企业+村民”合作模式,以绿化山地兼顾群众增收、水上开发兼顾湿地保护、科技示范兼顾农业观光、展馆效应兼顾农家发展的思路,开展“感受绿色乡愁、体验红色之旅” 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每月都要和户主们开一次村民户主会,进行公司述职报告,让村民清清楚楚地知晓公司收入、总结计划,并共同商议公司发展。公司流转土地100余亩,为老百姓带来收入10余万元。另外,公司还租用闲置房,高于市场价回收村里的农副产品。公司成立后,带动村里农副产品的销售每年可达上百万元。随着红色旅游的发展,公司也为村民提供了更多福利:凡65岁以上的老年人和残疾人每月可领300元补助,可到村上免费吃营养餐、体检等;建立困难救助、补助基金,每户每年可申请10次,每次500元;凡3岁以上村民,公司都送每人每年两套红军服,能歌善舞的妇女,还可为她们多得一套少数民族服装。

六、反映村干部带头发展。宾川县红色海稍农业观光旅游开发公司成立后,我身体力行带领村民开荒种树,逐户入访,消除误解,还为坚决不同意此事的几户村民垫资入股。万事开头难,当时也是历经千辛万苦,支撑我坚持下来的是那份初心。“隔行如隔山”,为此,我积极参与培训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和知识文化水平。2016年5月,参加省委组织部在昆明组织的乡村旅游培训7天;2017年5月,参加乔甸镇党员培训2天;2017年11月,参加县人大组织的到深圳培训7天……在不断提升自我的同时,汇聚多方资源,武装思想,邀请中国生态协会相关负责人来村培训2天,邀请县人大、县委宣传部、县社保局、乔甸镇党委政府等部门领导到村讲课,我本人也积极为村民培训,平均每个月多达八九次。此外,积极拓宽宣传渠道,通过微信、电子大屏幕、宣传片等,大力宣传村庄变化。在重要的节日,举办唱红歌、红色诗歌朗诵、重走红军路等活动,以活动为载体,拓宽红色旅游发展的阵地。

2022-12-09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76310.html 1 云南红军村的短视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