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16日
第04版:旅游报04版

赓续中华文脉 打造文化标识

——以国家文化公园推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再次强调,“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集中打造中华文化重要标志”,从“赓续中华文脉,传承红色基因,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高度,对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传承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初心。2019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的《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指出,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对坚定文化自信,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持久影响力、革命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2022年1月,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启动,国家文化公园的数量从4个增加到5个。

国家文化公园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载体。无论是万里长城、千年运河,还是九曲黄河、滚滚长江,又或是被誉为“地球的红飘带”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都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与文化符号,携带着中国人民最深刻的文化基因,承载着中华儿女最深层的文化记忆,蕴含着中华文化最深厚的精神力量与思想内涵。

长城凝聚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要做好长城文化价值发掘和文物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弘扬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磅礴力量。

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它是一条波澜不惊的命脉之河、文脉之河——它在沉默无私付出中,孕育着沿线土地;在引动交流融合中,汇通着南北人文。大运河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标识之一,具有独特的精神内核与历史文化价值。要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运河航运转型提升统一起来,为大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创造有利条件。

伟大长征是中华民族的不朽史诗。中国工农红军转战大半个中国,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用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传播着中国共产党人改天换地的革命理想。长征的胜利,靠的是红军将士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压倒、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九曲黄河奔腾向前,其磅礴气势代表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黄河流域有3000多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在,孕育了河湟文化、河洛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等。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长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同黄河一起,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通观中华文明发展史,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长江流域人杰地灵,陶冶历代思想精英,涌现无数风流人物。千百年来,长江流域以水为纽带,连接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形成经济社会大系统,今天仍然是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纽带。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的凝聚力源于传承,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创新。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有了新的要求。作为最有辨识度和生命力的文化景观,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应当是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的统一。只有深入挖掘国家文化公园的文化内涵,集中打造中华文化重要标志,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才能更好推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使之成为中国人民乃至世界友人了解、体验、感知中华文化的重要空间载体,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而随着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和长江五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全面展开,流淌在中国人血液中、凝结在共同记忆里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逐步展现出独特的魅力,深藏在馆场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将进一步“活起来”。

(周庆富 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院长)

2022-09-16 ——以国家文化公园推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74162.html 1 赓续中华文脉 打造文化标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