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4月12日
第07版:旅游报07版

洞庭藜蒿香

文<葛取兵

春,阳光正好,帅气,养眼。此时,长江中游的洞庭湖水绿如蓝,湖区老乡总是要吃藜蒿的。

去旧城,旧时光的街巷尚在,渔巷子、茶巷子、桃花井,随意找一条百年老街,陈旧的青石板,还保留了那么一点诗情画意。寻一家小酒馆,“吱呀”的木门,两三张乌黑的木桌子,古意十足,店子一侧的砖墙上,一定悬挂着一块招牌,上有用粉笔新写的几个字:清炒藜蒿。字不工整,歪歪唧唧的,如藜蒿的那种野气。藜蒿凌乱地摆在竹篮里,水气洇洇,鲜溜溜地泛着绿绿的波光,缕缕清香。临窗而坐,阳光铺洒,窗外是一湖春水,溶溶漾溢,大地一片温润。我感到一股春味与水气阵阵涌来。好久没尝到新鲜的藜蒿了。清鲜,脆嫩,素净,鲜香水腥扑鼻。和其他菜蔬不同,藜蒿生时和熟时的样子都是很好看的。生时绿盈盈的满含着洇洇水气,做熟后不仅姿色依旧,还显得更加润泽透明了,这哪里是菜啊?简直是一碟碧玉簪。只有这时,才可体味文学大师汪曾祺笔下的藜蒿:“食时如坐在河边闻到新涨的春水的气味。”

腊肉炒藜蒿是味道最为浓郁纯正的农家土菜,最能代表洞庭湖水乡的民俗民风。

湖区人做藜蒿是很讲究的。要做出上品乃至极品的藜蒿炒腊肉,对原料的要求很高,必须是采自湖洲的野生嫩茎,绿叶红蔓,气味芳香。要选毛衣针粗细的藜蒿,绝对不能用菜刀切,怕粘上铁腥气,而是要用手折掐成寸许长的段。藜蒿的叶子是不用的,蒿茎最好也只留秆尖部分,摘叶子要顺着捏住藜蒿上部,从嫩尖往根部倒着捋,小心翼翼地摘,别伤了嫩尖。腊肉必须是农家自己腌制的土猪腊肉。北风起,腊月至,农家杀猪过年。腌制腊肉,要将新鲜猪肉分割成巴掌宽的条,再把盐均匀地撒在肉条上,反复搓揉,然后肉皮向下,放在大缸里,腌上十天半月后,用青翠的棕叶把肉穿起来,选择有太阳的日子晒几个大日头,再一块块挂在火塘上方慢慢熏烤,熏得越久,腊肉越香。用作配料的红辣椒,也必须是农家自己晒的,这样炒出来的菜,方能香辣到位,让你酣畅淋漓。

原材料选好了,锅烧热,腊肉切成丝或片煎至金黄,再将藜蒿倒进锅,加红辣椒,爆炒稍许。菜尚未起锅,满屋溢香,勾得人涎水直流。待得端上桌来,但见藜蒿清爽鲜嫩,腊肉醇美柔润,黄绿相映,于浓鲜中透出一抹清香,真是绝妙的搭配。其色夺目,其香盈鼻,其味爽口,实乃玉盘珍馐。

在洞庭湖水乡,藜蒿炒腊肉是美味佳肴中的极品,被人吃出了一种境界、一种情怀、一种文化、一种乡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藜蒿炒腊肉作为打上了浓郁乡土印记的美食,已融入洞庭湖区人民的血脉。

除了炒腊肉,藜蒿的吃法还有不少。比如藜蒿与香干同炒,也是一道家常名菜,一个白如玉,一个翠似翡,珠联璧合;一个香得飘逸,一个香得醇厚,相得益彰;一个来自山野,一个出自坊间,门当户对。藜蒿浓厚的香味和香干浓郁的豆青味经牙齿撮合,还能混合出一种只可意会的清香。另如“藜蒿炒肉丝”,经过冬天的厚味滋补,更觉藜蒿清鲜不腻,脆嫩味美。还有“冷拌藜蒿”,将藜蒿放在沸水里烫上数分钟,捞起后用盐、味精、香油等拌之即可。也可用藜蒿烧汤,荤素皆宜,成汤后,飘起根根青绿的藜蒿,色香味俱佳。无论哪种做法,都是绝好的美味。

我最喜清炒藜蒿。旺火急就,除了少量油、盐外,不放任何佐料,翠色可掬,味虽寡,却是最本真的。一盘鲜绿油亮的藜蒿端上餐桌,我想整个江南的春色已经尽入我的胸臆。每次吃藜蒿时,都有把春天含在口中的感觉,仿佛那桃花春雨江南已永久地留在肚腹中,印在记忆里。

藜蒿仿佛是人间烟火的诗意画,不仅是乡下人犒劳自己的上好食材,也是他们招待客人、走亲访友的佳品。湖区人民出差会友,往往会捎上几把码扎得整整齐齐的鲜嫩藜蒿,让远方的朋友分享家乡风味。漂泊异乡的游子更是刻骨铭心地记着家乡的“神草”,逢年过节返乡时,总要带几把藜蒿回客居地,即使不能回家的,也要托人给自己捎回几把,聊解馋涎和思乡之情。

一盘碧绿的藜蒿,冒着热气,透着丝丝香味,江南的春天便永久地留在人生的记忆里了。

一盘清炒藜蒿吃完了。洞庭湖的春,正在藜蒿香里越来越深,越来越鲜明。

2022-04-12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70497.html 1 洞庭藜蒿香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