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4月12日
第07版:旅游报07版

且持卮酒食河豚

文<吕峰

河豚是鲜腴肥润之物,自古以来,被誉为“天下第一鲜”。暮春时节,春水泛滥,河豚最为肥美。此时,若不去品尝一番河豚的美味,当真是一种遗憾。长江下游的扬中、江阴、靖江等地盛产河豚,当地人把食河豚演绎到了极致,形成了让人惊叹的饮食文化。饕餮之徒也好,生活在世俗烟火中的凡夫俗子也罢,春天到这些地方吃河豚,遂成了让人欲罢不能的享受,成了一种时尚,亦成了绝妙的舌尖体验。

江阴,一座筑于长江边上的城,也是一座以吃河豚闻名的城。美食大家汪曾祺曾说:“江阴当长江汇入海处不远,产河豚最多,也最好。”可是他在后面接着说:“我在江阴读书两年,竟未吃过河豚,至今引为憾事。”老先生因为河豚的毒而轻易不敢尝鲜,错过了河豚美味,后来竟引为憾事,亦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河豚的美味。

一年春,我应朋友之邀来到江阴,没有步汪老先生的后尘,而是以绝大的勇气品尝了河豚。在朋友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一家以擅烹河豚而出名的老馆。菜馆中以河豚命名的菜肴有十余种,如凉拌河豚皮、红烧河豚、河豚烧竹笋、白煨河豚等,令人目不暇接。当时流行的吃法是“一豚三吃”,先红烧,后烧秧草,最后泡饭。

在急不可耐的等待中,朋友聊起了河豚的趣事。没过多久,红烧河豚上桌了,躺在盆里的河豚约有半尺来长,无比肥硕。因为红烧,鱼皮形成厚厚的胶状,酱红色,甚是诱人。紧随其后的是一锅河豚鱼汤,浓浓的淡白色鱼汤,一股鲜美味顿时在鼻端升腾。闻着鱼香,口水在嘴里打转,可是由于心理作用,大家迟迟不敢举箸。

为了打消我们的疑虑,朋友说起了烹食河豚的方法。河豚的毒素集中在卵巢、肝、血液、皮肤等处,烹制起来很有讲究,从清洗到烹饪,都需要经过专业培训的厨师完成。经过多年实践,人们在烹制河豚时,也有一套安全的手法。趁鱼鲜之时,剖腹去脏,然后加盐、矾搓去黏液,再反复冲洗,至鱼肉雪白无血丝时,即可安全食用。朋友边说边拿起勺子,先行试吃起来。

朋友此举,让我想起一种堪称奇特的吃河豚习俗。烹制好的河豚端上桌时,厨师要当着食客的面,先行试吃,半小时后没有中毒现象,食客们再举箸享用。当时我还因为这个习惯,对河豚充满了好奇,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美味,竟有这么大的吸引力?看到朋友的示范,大家相视一笑,遂不再多想,拿起筷子,享用起来。夹一筷子河豚肉放进嘴里,只觉得舌尖全是鲜美,口感柔滑,胶质的皮口感独特,嚼起来糯糯的,又有点一粒粒的小刺感,是一种极妙的体验。

吃完红烧河豚,又喝起了浓白的鱼汤。雪白的鱼肉、鲜美的鱼白融合在浓稠的原汁里,香气四溢,鲜味十足。那种柔嫩的美,是任何语言都不能表达的,也是一种食河鲜的新体验。大家被河豚彻底折服,将鱼汤瓜分得一滴不剩,喝完之后,咂巴咂巴嘴,都是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

于我而言,吃河豚是一次难得的味觉享受,更是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毕竟没有“拼死吃河豚”的决心,是不敢举箸的,那需要极大的勇气,否则汪曾祺老先生也不会留下遗憾了。

河豚古名赤鲑,其体较短,呈纺槌状,头腹肥大,尾部较细,腹部为乳白色,内有气囊,遇敌害时,能吸气膨胀如球,全身上下棘刺怒张,敌不敢犯。所以,河豚又名吹肚鱼、气泡鱼、鸡泡鱼等。河豚胶质浓厚,食之粘口,古谚有云:“不食河豚,焉知鱼味。食了河豚,百鱼无味。”

河豚,一种带有神秘色彩的美味,一种让所有美食家都抵挡不住诱惑的美味。河豚也是一种有个性的美味,它的个性在于它的鲜美,在于它的剧毒。因为它的美味、它的剧毒,河豚成了“致命的诱惑”,引无数名人雅士竞折腰,好食者前仆后继。苏轼曾写道:“先生洗盏酌桂醑,冰盘荐此赪虬珠。似开江鳐斫玉柱,更洗河豚烹腹腴。”诗人吃荔枝时,仍念念不忘河豚滋味。梅尧臣曾专门作了《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诗:“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最有趣的是,清人秦荣光在诗中写道:“一部肥拼一裤新,河豚出水候初春。”说的是有人喜食河豚,竟不惜典当自己的新裤子,令人忍俊不禁。

2022-04-12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70496.html 1 且持卮酒食河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