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3月24日
第04版:旅游报04版

一腔柔情写成都

相较于那些想吃一盘熬锅肉也要下很大决心的岁月,中国老百姓的日子的确是好多了,至少,现在进餐馆点几样荤菜、素菜,大多数人眉头都不会皱一下。

日子好过了,人就有了欲望。

我说的欲望很平常,用一句我们四川人的话来说,就是穿暖吃饱之后“我们到哪里去耍呢?”

川话的“耍”字内涵丰富,既是闲耍,也是“旅游”。改革开放让中国老百姓的腰包鼓了起来,那些外国人爱的游山玩水的日子,我们也要过。

在中国,“旅游”早已成了年轻人生命的一部分,老年人当然不甘落后,都说:“趁现在身体还可以,不国内国外到处走走、看看,岂不冤枉活了一辈子!”

于是,神州大地“旅游”大潮汹涌,一浪高过一浪。

旅游是世界公认的无烟工业,它的勃兴势在必行。旅游业在许多国家早已成为支柱产业,因为旅游拉动的产业太多:住宿、交通、餐饮、娱乐、文化产品……

旅游拉动的所有产业中,首当其冲的“前沿产业”当然是电视、报纸、网络、书籍的旅游宣传。道理很简单,世界那么大,不宣传人家咋晓得你那里“好耍”?又怎么蜂拥而至呢。

所以各国、各地利用电视、报纸、网络、书籍大力宣传旅游,各显神通、花样百出,以聚集空前的旅游人气。最近看到一套由中国旅游出版社策划、编辑、制作、出版的“一人一城”丛书,可谓旅游宣传中别出心裁的大手笔。

这套丛书不走老路,不聘资深的专家学者拟稿,而是请一位本地作家写稿,一人写一本书,介绍一座城。丛书收录了上海、苏州、杭州、北京、南京、成都六座享誉国内外的旅游文化名城,装帧精美,简洁大方,创意十分新颖。

一翻,就可以勾起人购买和旅游的冲动。

丛书之一《成都 锦城诗酒花》的作者叫谢伟,作家,资深电视人,出版过很多艺术专著、纪实类人文随笔和散文集,在文化界是一位很有名气的杂家。

翻读《成都 锦城诗酒花》,第一个感觉是,似乎不太像一本专业的旅游宣传图书——因为书中没有这座城市的历史沿革,森林覆盖率,常年温差,医院、宾馆、公安局的电话,甚至连市委、市政府的地址也没有。

丛书的特别就因为这不是一本简单的旅游工具书。

这是一本集文学性、资料性、可读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个人色彩浓厚的旅游散文集。作家谢伟在成都这片土地上生活了近三十年,这座城市的昨天今天,这座城市的一颦一笑,以及这座城市黎明走向朝阳的身影,早已融入了谢伟的血液之中。

谢伟深爱着这座与他朝夕相处的、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

书中,谢伟以一个本土成都人的情怀、以一个作家独特的审美目光,如数家珍地讲述着大成都的历史文化、民风民俗、美景、美食、美人以及川西平原沃野千里的醉人景象。

追随作家谢伟柔情似水的叙述,我们一起到滔滔岷江边看天下第一堰,去草堂看诗圣留下的清癯背影,到桂湖寻杨状元的旧梦,去送仙桥淘古玩旧书,到宽窄巷子去探索它的前世今生,再到小街陋巷去吃冷啖杯、串串香……

谢伟不愧一个神奇的“文字导游”,他以书为路,带领天南海北的陌生朋友,去踏遍大成都的旮旯角角。

感谢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了这套“一人一城”丛书。

感谢作家谢伟以一个本土作家的真诚和深情,饱蘸心血,写下了这本值得人们心爱的旅游图书。拥有这本书,你就珍藏了一座城市。

作者简介:

马及时,生于1946年,笔名小非,四川省都江堰市人,199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多部儿童诗集、散文诗集等。作品《王几何》在2013年秋季被编入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九课。

2022-03-24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70066.html 1 一腔柔情写成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