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3月17日
第05版:旅游报05版

餐饮受好评,有她一份功劳

——记中旅旅行入境游部员工高维静

高维静在张家口奥运村 中旅旅行供图

□ 本报记者 张宇

出生于1995年的高维静是中旅旅行入境游部的一名年轻业务骨干,因工作能力突出,2021年6月,被中旅旅行推荐至北京冬奥组委张家口冬奥村餐饮服务处工作。

作为餐饮团队的对外联络员,高维静的日常工作主要是与国际奥组委的奥运村部负责人和餐饮负责人进行联络与沟通,商议餐饮计划和相关的服务流程,将国际奥委会的会议要求传达给餐饮团队并督办落实。同时,还负责餐饮部门内部协调以及与外部服务商、赞助商等的沟通工作。

“因为语言优势,我先是负责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冬奥村的餐饮协调工作。去年7月起,在北京总部和张家口太子城之间往返。”高维静告诉记者,在张家口餐饮处,她的职责主要是和外方沟通联络。“每周我们都会和国际奥组委人员开多次视频会,议定赛时各项餐饮服务保障的内容、机制、政策、运行计划等。赛时,我们不仅要负责村内运动员和随行官员的餐饮,而且要完成各种配餐任务,比如场馆配餐、村内村外配餐、隔离人员配餐等。”

张家口奥运村服务61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先后为2100多人提供了餐饮保障服务。为了更好、更快地适应奥运村复杂多变的工作节奏,满足不同地区运动员的餐饮需求,村内运动员主餐厅设置了亚洲餐台、中餐餐台、清真餐台等12种餐台,为运动员提供多国传统美食,每天约有200道菜品供选择,每8天为一个周期进行轮换。

高维静告诉记者,从1月4日张家口奥运村闭环运营至今,自己一直没有回过家。忙碌紧张的工作也冲淡了她对家的思念。因为要对外联络,与身处国外的同事沟通对接,因此沟通会经常安排在晚上。因为要对接的业务线太多,工作纷繁复杂,需要拥有极强的沟通、协调能力。“这份工作很锻炼人,把我的社交恐惧症都治好了,我现在和任何人都能顺畅沟通。”

1月13日,国际奥组委先遣队到达张家口奥运村,考察餐饮准备情况。“因为要接触外方,按照防疫要求,我们一共8个人开始闭环工作。”高维静坦言,那段时间是她工作压力最大的时候。“张家口的气温在零下20多摄氏度,属于最冷的时候。因为工作需要,每天我一边陪同先遣队餐饮顾问到各点位考察,一边举着手机与团队同事线上反馈现场情况。除了陪同考察,我还同时负责3个奥运村餐饮及残奥会盲文菜单项目工作,三线并进,工作强度大,特别害怕自己出差错。”

在谈到怎么坚持下来的时候,高维静告诉记者:“责任感和荣誉感支撑着我。作为中国人、中旅人,我代表的不只是我自己。既然选择了服务冬奥,就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做好每一件事情,展现我们该有的态度、责任和担当。”

“冬奥会开幕之后,我接触到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他们那种乐观向上的精神特别感染我。”高维静告诉记者,冬奥期间,因为英语比较好,她就驻扎在主餐厅帮运动员解决问题。

冬奥服务工作十分辛苦,每个人都在满弦工作。对于一个走出校园刚满3年的年轻人来说,既是荣耀也是挑战。“要学的东西太多了。”高维静说,“我们团队有太多优秀的同事,身边的共产党员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在这样优秀的团队中工作,我深受鼓舞。”2021年7月,入村工作不到1个月,高维静便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她渴望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并承诺以实际行动接受党组织的考验。

入驻冬奥村以来,高维静所负责的工作实现“零失误”,半年来兢兢业业的工作与默默无闻的奉献得到了国际奥组委与北京奥组委的双重认可。冬奥村的餐饮服务也广受好评,相关话题多次登上热搜榜,运动员们更是纷纷通过社交媒体表达对中国美食的热爱。

“有幸参与冬奥,无上光荣。”高维静说。

2022-03-17 张宇 ——记中旅旅行入境游部员工高维静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69762.html 1 餐饮受好评,有她一份功劳 /enpproperty-->